雍正二年夏天,京中闷热,言娘把家事交给儿媳们,带着孙女儿去庄子上避暑。
至于孙子们,他们祖父说留在府里“夏练三伏”
。
言娘耸肩,涉及到学业,要听你们祖父的,祖母无能为力了。
四轮大马车驶出城门,加快了度。
“祖母,有哭声。”
呦呦突然提醒道。
言娘侧耳听,确是有若有若无的婴儿哭声。
示意停车,派人去查看。
等了一会儿,侍卫提过来一个破旧的篮子,篮子里放了个小婴儿,是个女婴,晒的都有些脱水了,哭的嗓子哑。
隔着窗纱,看到脐带还带血呢。
“禀公主,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女婴。应该是附近老百姓养不起,又不忍心溺死,放在大路旁,期望有好心人收养。”
侍卫面带怜悯的说道。
这幸好是夏季,天气暖和,要是冬天,孩子都要冻坏了。
呦呦怜悯的看向那个婴儿,让人冲一杯牛奶给她。
“祖母”
然后看向言娘,她们家倒是养的起,但不能看到人可怜就收养,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可怜见的,先给孩子喂些奶,然后送去京中育婴堂。”
言娘吩咐道。
她从看的史书知道,在华夏这片大6上,战国时候就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观念,就像宋朝,就有了慈幼局这种收养抚育幼童的机构。
清朝也有育婴堂。
自家虽然位高权重,但大量收养婴孩这种类似收买人心的嫌疑,还是不可行的。
“是。”
领头的侍卫吩咐手下送孩子去育婴堂。
然后车队接着出。
“祖母,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咱们家也算达,咱们想想法子帮助一下她们吧。”
言娘慈爱的看向自己的大孙女,是的,惠南不仅长大了,下面也有妹妹了,所以是大孙女了。
“好啊,你有什么想法”
言娘鼓励孙女思考。
“咱们号召大家给育婴堂捐款,用功德碑记录。请人教导她们知识,还有类似侍弄花草、厨艺、女工、研制胭脂、女医等安身立命的本事,让她们有一技之长。而且,她们如果5岁开始学习,十余岁出师,挣得银钱一部分还慈幼局的养育之恩,一部分留着当嫁妆。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慈幼局不只倚靠捐赠才能运行。”
言娘赞赏的看向孙女,不吝称赞“好主意”
“不过,惠南,生而为人,心存善念是对的,但入世而活,护己周全是前提。帮助这些父母遗弃的孩子,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记得吗”
一般情况下,重点在转折后。
惠南不解的看向言娘。
“记得大清谁是最大的主子吗”
言娘慢条斯理的提醒。
“哦,我知道了,祖母。”
惠南一点就通,立马反应过来了“这种慈善活动需要皇家女眷牵头。”
“对,到庄子上,记得给你祖父写信。让他给皇帝提。”
言娘交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