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一溜小跑到了公交站,正好赶上了公交车,顺顺利利到了江屯镇。
来到董月荷介绍的“仁济”
药房,店内生意很好,人不少,但袁媛这种年轻姑娘一走进来,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袁媛落落大方地来到柜台旁边,说:“你好,我找张药师。”
那伙计打量了她两个来回,道:“张药师下乡去了,你是什么人?找他有什么事?”
袁媛也不气馁,她说:“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我可以等的。”
“他——估计今天都不回了。下乡回来就直接回家咯。”
那伙计也看出点什么来了,态度肉眼可见的怠慢下来,懒洋洋地挥挥手,“没什么事的话就回去吧。我们这边正忙呢!”
人家说完,再也不理会她了。袁媛被排队买单的客人挤到了一边去,只得离开了药店。
董月荷给她搭的线断了。
摸了摸背篓里的药,袁媛苦笑:“哪怕能见着张药师,人家那么大的药店,肯定有稳定的供货商了。不一定能看得上你这些山里货啊。”
事已至此,不能再想,她往下一个目的地去。
小吃街。
这种地方,袁媛可太熟悉了。
上辈子净身出户的时候,她就是在小吃街里卖凉拌为生的。只不过八十年代的小吃街,设备更加简陋一些,卖的食物也没有几十年之后精致——但相对应地,原生态的小吃也很多。
时候还早,小吃街上的商户忙着张罗支应摊子。
还有些小混混模样的人,在街上晃荡,袁媛知道,这些人都是“看场子”
的。但他们一般不会管摆地摊的人——当然也不排除心情不好的时候把摊子踢翻之类的。她把草帽带上,披上董月荷的旧衣服,把自己打扮成中年妇女的模样,在小吃街街口角落里摊开塑料布,摆开了蟛蜞酱。
也就是过了一个小时,饭点到了,附近几个医院学校单位都下班,小吃街上的生意骤然兴旺起来,连带着袁媛左右隔壁卖气球的、卖小鸡小鸭的、卖泡泡水的,都忙碌不已。唯独是袁媛这地方,无人问津。
太阳一晒,蟛蜞酱特有的咸腥味四处弥漫。
旁边卖小鸡的大爷看了袁媛一眼,捂着鼻子说:“你这些黑咕隆咚的是什么东西啊?臭烘烘的?”
袁媛说:“这个啊,闻着臭,吃着香!”
大爷大惊:“什么?!这玩意竟然是吃的?!”
袁媛道:“是啊!”
大爷啧啧称奇,半点不信:“你说这东西能吃,那我觉得我家猫拉的屎也能吃了……”
在大爷的吐槽声中,袁媛眼前一亮:来了!
她等到了她在等的人!
一个脸圆圆,身子圆圆,哪儿哪儿都圆乎乎的女青年,带着一队小黄帽,笑盈盈地带路:“请大家往左手边走,对面就是我们这儿的华侨商店特供经销点,专门卖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