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生事情更加证明了雪城的远见——珍珠港事件爆,美日宣战,不断有英美侨民被带到提篮桥监狱问话,其中有一些随后就被关押进了海防路集中营。
那是一段人心惶惶的日子,更多外侨撤走了,就连老gordon的家眷也坐船去了英军驻守的加坡。而gordon本人则因为生意上的事情,迟走了一步,没能离开上海。店里那一大半的常客果然没有了,剩下的生意也受到日本洋服店的挤压。
生意差了,自然就要裁人,店里上上下下几十个伙计眼看就要面临失业,在这样的乱世再找一份工作的希望渺茫,生活势必将无以为继。一时间,店里人心动荡,gordon每天过得提心吊胆,自顾不暇,方老板身体也不好,少东家方兆堃还在念书,既不懂也不愿意管店里的事情。有一度,两位老板甚至想要结束生意,关门大吉。
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人又是雪城,他说服方老板和gordon将店招换成“方氏父子”
的牌子,并且靠着与本地工商界的关系,继续营业,虽则艰难,却也创出了一番不同的天地。
战事继续恶化,在日本人进驻租界一年后,gordon收到日本当局的通知,做好准备,带上四件行李,于指定日期前进入龙华集中营。
许多侨民都会记得那个日子,因为从那一天开始,他们金色的殖民地记忆永远的结束了。而对gordon来说,即将面临的情况更加凄凉,家眷都已经离开,他一个年近六十的人,独自面对铁丝网后面暗无天日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那天清晨,雪城雇了两辆三轮车,和方老板一起,把gordon和他的行李送到西郊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门口的入营报到点。兆堃也想一起去,被方老板赶回去了。
临别,gordon把家人在英国的联系方式留给老方,因为战乱,他已经许久没能联系上妻儿了,也不到他们是否已经回国,还是在加坡等地辗转。老方郑重答应,帮他寻找家眷,照看好店铺。
很快gordon的住所就被没收查封,两张封条交叉贴在门口,幸好绅士商店的招牌早已经换了,总算躲过一劫。方老板和雪城一起盘存清算,暂时结束了生意。
随后便是漫长而停滞的两年,gordon在集中营艰难度日,他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但还是被要求在烧砖窑干很重的活儿,和他一起工作的大多是些年纪不轻的男人,入营之前的职业大多是外交官、洋行大班、医生或是教师。
每个月允许往营内递送一次包裹,方老板身体不好,每次都是雪城去送,一个布包,里面装着黑市搜罗来的白脱、巧克力、牛肉干、咖啡粉、果酱和奶酪,量很少,论质也不能跟战前的相比,但就是这些原本普通的东西,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显得出奇的珍贵,也只有在收到包裹的那一天,gordon才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立和被遗忘的。
1944年至1945的冬天出奇的寒冷,日美空战越拉越激烈,集中营内的食物配给降到了最低限度,人们的健康每况愈下,传染病肆虐,却没有药品。但战争即将结束的传闻还是给了所有人一线希望,方老板听到消息,特地遣人去买了一只草鸡,炖了汤,送去给gordon,并且兴冲冲的召集从前的伙计,筹集资金,摩拳擦掌,准备重开绅士商店。
当年八月,日本战败,集中营由瑞士方面接管,关押的西侨被全部释放。但老gordon却未能劫后余生,就在出营之前不久,因一次疟疾复丧命,而方老板也在同一年因为伤寒去世。这两个经历了隔阂、猜度、合作、扶持的生意伙伴,最终还是没能再见上一面。
老板往生,但重开绅士商店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了。一时间,经营店铺,养活方氏家眷和店里上下几十口人的责任全都落到了雪城肩上。虽说在一起过了这么多年的日子,方老板的太太对雪城未必真的全然信任,只是没有别的办法,儿子兆堃虽然已经成年,却宁愿继续读书,在沪江大学念了几年化学之后,又转到震旦去学医了。
方老板罹患伤寒时曾经看过一个名医,名叫王亦尧,此人是伤寒症专家,震旦的教授。所有人都以为兆堃是因为仰慕此人的学识和医术,才决定转而学医的。起先,雪城也这样以为,直到有一次,他在一套已经完工的西装里现两张电影票的票根。
这种把戏在西服店时有生——衣服已经做好了,客人还没来取,倒被小伙计先穿出去装门面了。雪城一向是好脾气的人,但对这种影响店铺声誉的事情看得很严,关门之后,留下所有人准备彻查,大有查不出结果不罢休的架势。从来不管店里杂事的兆堃一反常态,出来说了几句话,希望息事宁人。雪城猜到其中有隐情,便顺水推舟放了那些伙计。果然,兆堃很快向他坦白,是自己穿了那套衣服去看电影,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急着出门,又找不到合适的衣服,所以就拿去穿了。
雪城知道兆堃是不讲究打扮的,虽然家境殷实,但交往最多的都是些务实朴素的人家的子弟,不禁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兆堃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平常的开销似乎也比从前多了。一番追问之下,兆堃向雪城坦白,一切变化,他的打扮,花掉的钱,甚至包括从沪江转到震旦读书,都是因为一个名叫江雅言的女孩子。
62上海往事3
这个名字,雪城并不是第一次听到,兆堃刚进沪江念化学的时候,他就曾经见过江雅言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