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河北袁绍帮忙啊,”
刘真说道。
“袁绍?”
关羽闻言不禁嘴角微微翘着,轻微摇头。
他从出世一直跟随兄长,深知兄长与公孙瓒有同门之谊,相交莫逆。
而如今袁绍跟公孙瓒乃是死对头,为争夺河北打的头破血流,怎能想到争取袁绍帮忙?
而且那袁绍门第高贵,向来看不起寒微之士,与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怎能出手帮助?
看来眼前这少年也只会侃侃而谈,实则没什么真才实学。
此时刘备却是身体微微前倾,看着眼前少年道:“为何能请袁绍帮忙,愿闻其详。”
刘真道:“曹操与袁绍乃少时故交,私交甚笃,故而袁绍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乃至兖州刺史。
而如今曹操迎天子于许都,挟天子而令诸侯,势力越来越大,袁绍自然深为忌惮。
故而若刘使君向袁绍示好,袁绍上书朝廷改封刘使君为徐州牧,惠而不费,却既可以牵制曹操,又可以牵制袁术,何乐而不为呢?
若袁绍上书表奏,以曹操目前实力,当是不敢阻拦吧?”
“这……这是小先生自己之见?”
刘备目瞪口呆的问道。
关羽和糜竺看到刘备这表情,感到颇为诧异。
难道这少年信口雌黄,主公还以为有道理不成?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有许多人或许总有种感觉,许多看起来非常浅显的计策,为何古代那么多智谋之士却想不出来。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息差。
现代人站在局外,脑海中已经存储了各种信息,比如天生就知道袁绍是个什么样的人,袁绍的未来会怎样。
可是身处古代这信息闭塞的年代,一个偏处一隅的人,恐怕连袁绍如今打到了哪里,曹操拥有了多大地盘,这些最基本常识,也需要几个月之后才知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士人喜欢聚堆,高谈阔论的原因,实际是需要尽量多的接受外部消息。
这一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颍川郡。
为何颍川名士多?
那是因为那里消息灵通,传播度快,文人士子们接收信息多,当然就能站在更高维度上思考问题。
刘备当初被陶谦表奏为豫州刺史,刘备利用这个身份,曾经向朝廷举荐过颍川陈氏的陈群。
陈群就是属于消息灵通的颍川士人一份子。
刘备曾经就“如何得到朝廷认可”
之事询问过陈群,得到的答案竟然跟眼前的刘真一模一样,向袁绍求助。
而袁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定会鼎立相助,让刘备顺利改封徐州牧,如此便可从道义上阻止袁术的进攻。
毕竟以前袁术进攻徐州,那是因为徐州无主,可是现在朝廷已经任命徐州之主,袁术再行进攻,那就是不义之师了。
让刘备吃惊的是,刘真一个弱冠少年,而且出自贫寒之家,为什么见识能到颍川名士陈群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