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寒回到实验室之后。
所有试验台已经基本上冷却结束。
屋里的气味也消散了大半。
他拿起机翼,就在工作台上磨削了起来。
理论数据能够测算出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翼角度,但现有的机械设备并不足以按着他的想法来。
所以,用机床生产出一个粗糙的样品之后,剩下的时间则需要他一点一点的完成打磨。
机翼如此,其他的组件自然也是一个道理。
不过好的一点是,整个纸飞机返程无人机并不是完全用钢结构制作。
机翼和主要衔接的零件因为遭受巨大的阻力和压强,所以必须用钢制结构。
而其他组件,就可以用质量更轻,刚度稍差的高分子材料来完成。
这样飞行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增加飞行距离。
忙忙碌碌到晚上。
机翼的磨削才算完成。
叶知寒躺在床上,脑海里便想着关于纸飞机的相关构造。
在携带动力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初动能就至关重要。
而如果要完成初动能补充,这其实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最容易实现的方法是炮轰,就是用炸药的推理提供动能,但这样很容易出问题。
爆炸所产生的动力并不稳定,无法完成定点受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纸飞机名如其物,非整体钢材料制成的飞行器,耐高温程度也不容乐观。
辗转反侧,思索了很久,他隐约有了两个备用方案。
其一,用电磁推力。其二,在炮轰过程中增加液压传导装置。
电磁是最稳定的方法,但有一定的工业能力限制。
在他前世的研究方向中,有电磁弹射的相关研究,但需要高压做工环境。
而在长途跋涉的远方战场上,很难进入实战。
所以这两个方案,很快就有了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增加液压传导装置。
这个原理其实和炮轰相差不大。
炮轰是直接通过爆炸,运用爆炸产生的能量,转换成为动能。
而增加液压,则是将炮轰产生的高压进行转化,从而进行高压弹射。
相比较于直接炮轰,好处在于受力比爆炸更加均匀。
虽然说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能量损失,但这也已经是最有效的输出方式了。
那紧接着就是液压传导装置的设计。
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基于工程流体力学的帕斯卡原理,主要以液体的压力来传递能量。
不过叶知寒需要的并不是传递能量,而是传递压强,通过液体压力的传递,不断增加射基空腔的压强。
所以整个液压传导装置基本就要完成一体化制造,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将损耗降到最底。
不过现在他这里的机械,完全不足以制造出这样的一体结构。
叶知寒一边休息,大脑也再飞的运转着,一个大致的模型也逐渐在他的脑海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