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中兴大明 理振 > 第102章 故国人民有所思(第2页)

第102章 故国人民有所思(第2页)

而这整个过程中,没有来自朱由榔的“高瞻远瞩”

,没有来自中央或者地方衙门的引导或者干涉。

全部,都是当地百姓,在沿海工商业市场化浪潮中,自己摸索、探寻,最后实践出来的方法、道路。

仅在广州一府,这种形式的农业企业,就多达两百余,其中少的有三四十户,多的有六七百户。

新的农业生产秩序,解放了大量小农经济下,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

其实从宋代以后,我国就逐渐进入了地少人多的状态。而明代以后,随着作物引进和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人口事实上已经开始过剩。

如果不加以改变,最后就会变成清朝那样,粮食产量、人口激增,却反而导致人民的普遍贫困。

朱由榔对于广东的改变叹为观止,商业契约与合同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去年一年,《民律》施行以后,全国的民事案件,三分之一都生在广东。

这并不是因为广东治安不好,而是因为过去广东的经济司法氛围,更加浓郁。

过去诸如合同分歧,贷还款延期,股份、财产、期货谈判之类的事情,还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应该通过国家司法程序进行公证和申诉的。

而广东最先迈出了这一步

也正因为如此,广东本地出现了大量的,不以考功名为目的,主动考入中小学学习的读书人。

他们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学习律法,从而成为讼师(律师),或者工商企业的司法代表。

过去,封建时代的朝廷官员,总是以“少讼、无讼”

为荣,认为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喜欢打官司,是道德败坏的体现。

比如江西人喜欢打官司,就被官场中儒家士大夫们认为是“奸民”

但事实上,将分歧付诸司法,敢于,善于用法律武器界定经济社会生活,才是近代化的标志。实际上,越“好讼”

的地方,商业经济也往往越达。

朱由榔的振奋之处,也就来源于此

过去,他在南京,在江浙,虽然奋改革,但总是能感觉到那几千年积弊所带来的的历史必然性,宛若铜墙铁壁般矗立在那里,让人望而生畏。

而现在,他却在广州感觉到了另一种“历史必然性”

人民并不愚昧,也许在某个历史的岔路口,他们需要少数人为他们撬动轨道,但当选择摆在面前时,他们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

不只是他朱由榔唤醒了他们,他们也在选择自己。

那些被波及的既得利益者固然不会善罢甘休,可这些已经追上浩浩历史洪流的人们,难道就会束手就擒吗?

不会的,他会思考,他们会探索,人民的未来由他们自己决定。自己也需是第一个打开门的人,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跨过门槛的人!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喜欢明世祖,中兴大明请大家收藏明世祖,中兴大明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