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明白,一定做好施工!”
李通恭敬领命。
杨俨满意地点头,又交代道:“你可去请教几位天文学家和医家,他们日后要在院内教书,需考虑设备布置。”
“遵旨!”
李通快步离开传令。
杨俨独自缓步院中,仿佛已看到学子们来来往往的景象。
他不禁感慨道:“能亲手兴学,启迪民智,真乃莫大荣幸,朕这一生可无憾了!”
同时,农学院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杨俨来到东郊选址,对承建的工匠吴建说明道:“这里空旷适宜建牧圈、田地,南侧可以设置水利灌溉工程,以供学生实习。”
吴建忙应道:“陛下英远创见,学院必将办成模范!”
杨俨笑着摆手道:“朕要的不在规模,而在培养实用人才上下功夫。务必聘请几位农事专家来院内传道。”
“微臣明白,一定精心办好!”
杨俨心中默默期许,农学院必将培养出许多造福农业的人才,使我大隋国富民强。
两院的建设消息传开后,引起轰动。
许多寒门子弟跃跃欲试,就连顽固保守的世家也有人改变心意。
“皇上开科学院,我们也可以去学习了!”
穿粗布少年李双双手紧握,激动不已。
他的朋友也连声附和道:“是啊,过去只有权贵才读书识字,现在我们也有机会了!”
“皇上开明,我们要好好把握,改变命运!”
世家子弟中,也有进取之士燃起斗志:
“皇上办新学,我们必须抓住机会,不可以再守旧!”
“正是!要与时俱进,我们世家不能再拘泥陈规!”
“我等要在新学堂中刻苦学习,将来在政界迹!”
当然,也有些顽固派世家子弟仍持反对态度:
“简直荒唐,皇上竟与贱民平起平坐,颠覆人伦秩序!”
“是啊,王公贵胄怎可与杂流同校?这破坏我大隋正统!”
“皇上迷失方向,竟做出如此荒谬事来!可叹可叹!”
杨俨在朝堂中得知人心反应,默默点头,他知推动改革必会遭遇阻力,只需耐心引导便是。
李世民进言道:“陛下明鉴远虑,办学以启民智,实乃大隋国运之幸!”
杨俨笑着说道:“朕所盼望的,是培养造福社稷的人才,以巩固大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