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也纳大使回到维也纳后。
的确如同希尔德的预料之中一样。
添油加醋的将这话带给了维也纳的内阁。
这也让奥匈帝国有了跟塞尔维亚宣战的底气,也是为了应对俄国的底气。
不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正如威廉二世所预料的那样。
依然没有同意签订宣战书。
匈牙利相蒂萨也否决了这份激进的策略。
最终。
维也纳内阁只能更改,比如说对塞尔维亚提出一些塞尔维亚根本不可能同意的条件,不过还是得等,因为月o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要在俄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出访。
奥匈帝国不可能在法国总统普恩加莱还在莫斯科的时候就宣战,这相当于给了法俄正面商谈的机会。
事实证明奥匈帝国的确不想战争。
奥匈帝国故意放出战争动员的消息,希望英法德对俄国进行施压。但法国的处理方式还是较为保守,不仅仅是内阁当中,还有民间的反战声音很大,特别是社党的。
甚至将抓住塞尔维亚总司令普特尼克给放了回去。
都在表达奥匈帝国和平的信号。
似乎各国都没有多大的反应。
包括法国在内。
法国内阁当中对于这次事件的危机感很重,确保法国与俄国的结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及来自内阁之外的反对党,比如社党就不会允许法国参战,如果法国内阁执意参战,那等于是给了反对党机会。
而在英国内阁。
支持战争的只有相阿斯奎斯,海军大臣丘吉尔,兰开斯特公国大臣马斯特曼,其他除了没表态的,整个内阁中几乎有一半明确表态反对战争。
其中最关键的是英王乔治五世的意思。
只要乔治五世反对战争,内阁吵得再凶都没意思。
相对来说。
比较激进的只有俄罗斯。
这么说也不够准确,是在年德国正式干涉巴尔干之后,导致俄罗斯内部开始出现大量激进派,特别是军队,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几乎清一色的主战派。
不过。
这并不重要。
因为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并不愿意开战,只要尼古拉二世本人不愿意,俄罗斯的主战派没任何意义。
直到。
年月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
显然各国不当回事,已经让奥匈帝国严重不满。
世界各国才真正感到紧张。
战争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他们必须要做出应对策略了。
大英帝国。
伦敦。
白厅内阁会议。
乔治五世毫不客气地将手中的文件扔在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脸上。
“这就是你跟我保证的不会生战争?”
即使是身为帝国相的阿斯奎斯在乔治五世面前,也只能像个认错的小学生,即使这根本不是他保证的,是外交大臣格雷保证的,乔治五世可不管这些。
不过阿斯奎斯没有预料到。
整个帝国内阁都没有预料到事情一下子会变成这样。
一旁的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站起来说道。
“陛下,还没有到最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阻止这场战争。”
“你打算怎么做?”
“我们可以在日进行四国会议,以协商的形式解决这场危机。”
“你们最好别在几天后给我一份宣战文书让我签字,告诉我,陛下,也许我们当初应该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