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间过去了两年半。经过艰苦卓绝的苦练,云青体内元气之丝已有成雾的趋势,修为增长了一大截。不过云青打算歇息几天,因为还有几天便是秀才大考了,而自己答应过夫子老爹的。
云青特地向观主申请三天的假期,观主准了,并道:“云青,你年龄还小,独自下山为师不放心,我会遣一名师兄与你同行。”
云青叩谢。
第二天一大早,云青运功完毕,便穿着道袍,背着书囊及真源宝剑,来到白云观门口。一位模样普通却让人不能忽视、身形精瘦的道士已立在那里。
东山见道:“云龙师兄,让你久等了。”
云龙师兄一笑,道:“云青师弟,不必客气,咱们下山吧。”
两位均是修行之人,身形轻盈,赶路度快,一大早出,下午就快到谢家了。
进村路上,有人看到东山,问到:“前面的小道士,你是东山吗?”
东山答道:“婶婶,我是东山。”
婶婶道:“东山越长越好看了,都认不出来了,再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偷鸡摸狗的东山了。婶婶给你说个媳妇如何?”
东山大窘,脸上红,加走回了家里。
东山回到家门,对着家里大声喊道:“爹,娘,东山回来了。”
谢夫子、刘氏听到喊声,连忙出来。东山向父母介绍道:“爹,娘,这是我云龙师兄,师父特地安排送我回来的。”
谢夫子道:“原来是云龙道长,劳烦护送了,请道长往这边房间休息。”
谢夫子领着云龙道长休息去了。
刘氏仔细褪去了青涩、容光焕的儿子,感慨道:“我的东山,长个儿了。”
说完,刘氏帮东山解了书囊,卸下真源宝剑,然后拿了一身宽大的家常衣服给东山换了。
谢夫子回来,看着东山即儒且道的样子,感慨自己儿子即便痴迷于修行,也没忘了自己的嘱托,于是心里对自己的儿子越地欣赏了。
东山与爹娘紧密地坐在一起,准备向爹娘讲讲这些日子来自己的情况。“哇!!!”
一声啼哭打破了这和谐的氛围。东山疑惑的问道:“爹,娘,这是?”
谢夫子老脸一红,背向东山。东山似乎看到了夫子老爹的不好意思。
“东山,快过来看看,这是你妹妹!”
刘氏拉着东山走到摇篮旁。看着摇篮里粉雕玉琢的娃,“这是我妹妹?”
东山有点不知所措,这也太突然了,一时有点接受不了。
东山看向刘氏,道:“娘,你什么时候又有了?”
刘氏道:“东山,你在白云观痴迷修行,一年也回不了家两次,自然不知道家里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