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一程山海一路繁花 > 第43章 危机哲学(第2页)

第43章 危机哲学(第2页)

张德全直摇头,“现在人家达了,你又说人家面相好,你呀,看人太势利!”

唐燕连忙辩解说:“本来就是这样嘛!她运势起来了,面相就好了!”

另一边,丁勇志确实很后悔,后悔当初没有更坚持一些,没有坚定地选择留在万嘉卉身边帮助她创业。丁勇志的父亲丁守德和母亲杨小兰则更是后悔。这家人一晚上谈论的话题,就没有离开过万嘉卉。

“老丁,你后悔个啥?我当初说要勇志去村上,你不是也没有反对吗?而且,去哪儿找村委会这样稳定的工作去?嘉卉他们这次是赚了,但怎么能保证他们每次都能稳赚不赔呢?”

杨小兰担心丁守德和儿子埋怨她,抢先辩解道。

当初杨小兰得知儿子想要跟万嘉卉一起创业时,她反对得最激烈。而如今她心里非常懊悔,但她嘴上,是绝对不会承认的。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看来,当时她的判断和选择,非常短见。她心里也在想办法,希望能够有弥补错误的机会。

经过一番自我挣扎和自我心理建设后,杨小兰服软说:“要不我去跟静霞姐说说?我们就用花田入股。你们说给多少股份合适?觉得划算,我们就加入云端花卉。”

对于母亲这样墙头草的做法,丁勇志不可能赞同,拒绝说:“算了吧,人家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主动。人家做好了,你就要主动要跟人家合作了?只可同甘,不能共苦,这不符合我做人的原则。”

丁守德也是摇摇头:“这个时候提这事,确实不合适。但我觉得,我们一些事,做得还算挺仗义的,我相信嘉卉对我们不会有什么不满。”

丁勇志点点头,扒拉着烤着土豆的炭火盆,不再作声。

云端花卉公司将自然灾害的危机,化为转机,引进进口鲜花成功自救的故事,被丁勇志以“明月村种花人”

的名字,到了网络论坛上。

故事再次被一直关注“明月村种花人”

的记者杨舒读到,这时的杨舒已从城市晚报调到了市电视台的《聚焦三农》栏目,正准备采访雪灾过后,市政府帮助花农建设暖棚的新闻。看到云端花卉的故事,杨舒便准备以“明月村灾后自救与重建”

为题一起报道。

面对市电视台的来访,彩虹公司花了一番功夫,做足了功课,公司内挂着“热烈欢迎市电视台到我公司视察工作”

的横幅。甚至采访的会议室也都做了精心布置,桌子上写着每个人的牌子,还有各种水果盘。

“记者同志,别忘了把我们的公司的牌子录下来。”

赵太坐在椅子上,整理着西装,请求道。

“没问题,我们摄影师会照顾到的。”

杨舒调试着麦克风,点点头。

“还有一个小要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鸿运又提出请求,“你们制作节目时,我们彩虹公司能不能比云端花卉多一点内容?云端花卉是几个大学生的个体公司,彩虹公司是一家带领全体村民致富的联合公司,刚才的采访中我已经说了,全村花农基本都跟我们签署了鲜花供销合同,还有村里入股,这就决定了我们公司的社会属性,是为明月村服务的。”

“明白了。”

杨舒笑了笑,开始采访,提问道,“赵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彩虹公司在应对上采取了哪些行动呢?”

“这次自然灾害,让我们反思,建设钢架的鲜花暖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花卉种植可以承受更严重的灾害天气,保证鲜花稳定生产。其次我们公司,将要展为集团公司,因为我是土木工程专业出身,我希望挥我的专业优势,展建筑领域的业务,为乡村向城镇化展,以及农村基建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采访结束后,赵鸿运还特地邀请杨舒和摄像师架好摄影机,与他一起在“热烈欢迎市电视台到我公司视察工作”

横幅前合影。而这张合影,后来被放大装裱后,挂在了彩虹公司的会议室里。

杨舒和她的摄制组离开彩虹公司,来到云端小院,他们被小院里的花卉照片艺术墙所震撼。也被充满绿植,时尚简约的办公室所吸引,为此,摄像师跑前跑后,拍摄了很多镜头。

杨舒跟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采访中,几个人聊得非常投缘。不知不觉中聊了很多,个人的成长、理想抱负、未来规划,但重点还是云端花卉未来能够成为现代化的花卉企业的希望。采访中接近尾声时,杨舒问道:“你们把危机转变成了机遇,创造了奇迹。通过这次危机转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林蓓蓓想了想,说道:“启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悲观,危机其实是机遇和挑战,要最大可能地寻找一切可行方案,把劣势转变成优势,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轮到李晨阳时,他自信的总结道:“永远不要轻易放弃,相信人心向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次我们是因为他人给予的善意,也因为我们给他人善意,才让公司迎来了转机。公司条件好了,我们一定会加大科技投入,希望有机会培育出更多独特的高原花卉品种,回报世界。”

采访最后,杨舒准备了一件牛皮纸包装的礼物送给了万嘉卉。

打开牛皮纸后,万嘉卉瞬间惊讶到泪奔。

原来牛皮纸口袋里,是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是十二岁的万嘉卉和四十岁的万恒,第一次在昆明市步行街卖剑兰的场景。当时作为他们第一位顾客的杨舒,凑巧拍下了这张颇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