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反骗案中案人物介绍 > 第3节(第3页)

第3节(第3页)

俞骏道。

向小园眉头一皱,不解地问:“警察味?”

“嗨,小向……衣服这儿。”

俞骏看着向小园,突然转了话题。

向小园低头,看看自己胸前,没问题呀,一刹那又回过神来,上当了。笑吟吟的俞骏拿着手机,“咔嚓”

拍一张照片,然后连手机递给了向小园,道:“自己看。”

照片清晰而靓丽,不过向小园可没心思自恋,看了片刻,似有所悟了,坐姿标挺,表情严肃,怎么看都是一丝不苟。她明悟道:“俞主任,您的意思是,我们自己人身上的警察痕迹太重,会影响到侦查?”

“呵呵,不会吗?”

俞骏点了几下鼠标,把电脑屏幕转过来。向小园看着屏幕上的影像,一下子愣了,是分屏了的不同嫌疑人的影像,有慷慨陈词的,有正襟危坐的,有表情肃穆的,有左顾右盼的,当然还有谄媚言笑的,随着俞骏的鼠标所点,走马灯似的换着屏,就听俞骏解释道:“这是历年来我保存的诈骗嫌疑人审讯录像,这么说吧,我不是地域黑啊,每个类型的犯罪嫌疑人多少都有点特色,比如东北前些年流窜全国打砸抢的,那面相凶神恶煞的一眼便知;比如全国流窜的蜘蛛人入户盗窃,典型的特征是手大,脚弓长,那是从小攀山越岭练出来的;涉毒的、涉黄的、涉黑的都不用说,你瞅一眼也能有那种特殊感觉,但唯独涉骗的这些嫌疑人,无法形容他们的准确特征,或者说,他们千变万化,什么样的特征都可能有。”

俞骏说着,换着屏幕上的各色嫌疑人影像,包括跨国电信诈骗案刚逮回来不久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俊的、丑的,什么样子的都有,不管是行为特征还是语言特征,确实没有一个相似、哪怕相近的点可以让人从中找出某种规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骗子本身就是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人,但又不是人格分裂,而是能从真实人格到欺诈型人格自由转换的,这其中应该有某种可循的规律啊。”

向小园疑惑地看着。

俞骏一笑,反问道:“那你说,你眼前看到的这些审讯场面,是嫌疑人的真实人格一面呢,还是欺诈型人格一面?”

“这个……”

向小园语结了。别说骗子,就其他嫌疑人坐到被审讯的位置恐怕也是瞎话连篇,要分辨这个难度可就大了。

“我一直在试图总结规律,可一直在碰壁。诈骗案发有一定规律,涉众、高科技化、隐蔽化特征很好找,但骗子似乎就没什么规律了,可能是打工仔,可能是农民,可能是一群混子,甚至可能是那些在高大上CBD办公的精英……对付这些入行不久的嫌疑人都已经够让我筋疲力尽了,你说要是个专业骗子,那他的眼力、经验、思维得多高,才能躲过我们现在无处不在的天网和大数据排查?假如真有这种人存在,就假设是金瘸子存在,你觉得就我们这个阵容能对付得了吗?”

俞骏蔫蔫地道,明显还是悲观的态度。

向小园好奇反问:“那您觉得,这种人存在吗?”

“当然存在,这些字字诛心的话本可不是电脑自己写出来的,那些没追回的涉案资金也不会凭空消失。还有这些一次次犯案的底层参与人员,没有精心和策划的组织,翻不起这么大浪来……啧……”

俞骏扳正电脑,吧唧着嘴,说到这里语结了。再往下,是他思维无法研判甚至无法想象的层面了。

受此感染,连向小园也觉得自己悲观的情绪越发严重了,好半晌回不过神来……

“前方文化路即将到站,请下车的旅客带好随身物品,从后门下车。”

电脑声音广播了两遍,司机打着方向盘顺溜着一摆一刹车,车准确地泊停在站台一侧,前面哗地往上挤,后面哗地往下挤。接近午时了,高峰时段的城市景象出奇地一致,往哪儿瞧都是人头攒动。

“来了,那不是吗?”

络卿相指着站台的方向,拉着钱加多迎了上去。

寸头,蛤蟆墨镜,小红夹克配着大喇叭裤,走起来呼扇呼扇带风,穿着像嘻哈,姿势像二哈,再近点,有点像二流子。那人迎上来第一句便指着钱加多喷着:“怎么了?怎么了?不就欠你两千块钱吗?至于打十遍电话催我来吗?别提这茬儿啊,有了再还。”

哎哟,一下子把钱加多气糊涂了,指着这货噎得说不上话来。络卿相却知道这位朋友品行实在堪虞,挖苦道:“十方啊,认识这么多朋友,这么多年就你一点儿都没变,还是这么不要脸啊!”

那位叫十方的仰头哈哈一笑,然后脸一拉凑近络卿相:“哟,秀才,你倒长成二维码脸了,来,我扫扫,看能扫出多少钱来。”

说着就要用手刷络卿相的脸了。络卿相给了个“滚”

字,鄙夷地推开了。

“好,拜拜。”

十方一摆手,扭头就走。钱加多急得就拽,边拽边着急地说道:“找你有事呢。”

“有事说事嘛。”

十方不耐烦地道。

“是这样,我手机被人骗了,还丢了两千块钱。”

钱加多说道,一说到这儿开始觉得不对劲。十方瞪着他,挖苦道:“哟?想让还钱找个好点的借口行不行?”

“我没说让你还钱啊!”

钱加多被气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