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
战争拼得是钱粮,人力,而局部的战斗需要的是精妙的战术,把握战机的能力,这源于将领的战场嗅觉和指挥才能。
秦风能带领蒙山军走到今日,并非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而是靠着古人难以匹及的阅历和见识,对人性的剖析和解读,能够让他掌控先机,处于优势。
而面对赵布泰的阳谋,他已无太多的对策,记忆中虽然有各种从古至今百炼成钢的精妙战法,却似乎无一种适用于当前的局面。
在没有现代火炮的时代,攻打一座坚固的城池,本就是历代兵家的难题,从未有过真正切实有效的办法。
而攻城难,那为什么一定要攻城呢?
人的思维难免会出现盲点,当看到赵布泰打开城门之际,一般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这是个打击城中清军的良机,从而忘记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战术。
围点打援!
提出这个战术的人是宋明辉,一个在蒙山军中地位不低,但一直低调为人,平日里几乎不怎么说话的人。
宋明辉的身份其实很尴尬,他不是蒙山军嫡系,又不同于马驰主动加入蒙山军,而是被威逼利诱上了秦风的贼船,这种情况令他很难和其他人亲近。
当然,宋明辉的所作所为决然得不到清廷的原谅,他只能和蒙山军共进退。
也许正是这般无奈,宋明辉多少会流露出几分自怜自哀,这让蒙山军的一众血性十足的同僚相当鄙夷。
性格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但影响不了一个人的能力。
平庸者靠着后天的努力可以展现出中上之资,可永远无法和一些与生俱来拥有不凡天赋的人相提并论。
宋明辉就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否则狡诈如狐,眼光老道的罗明堂又怎么会收他为弟子,当初能够选中宋明辉作为策反的对象,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孝子有把柄可抓,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他有才华,能够成为助力。
在罗明堂的调教下,宋明辉的天赋逐渐被挖掘,他精通世故,善于谋略,熟读兵书且不拘泥于书本,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初只是一小小的县尉,有受制于大势所趋,他的才华难以施展,而现在他终于等到了机会,出于军事天赋上的本能,让他对于今夜之战已有了全盘的构想。
围点打援的提出让秦风也有一种破开云雾见天日般的感觉,他看向宋明辉,眼中带着鼓励之色道“若有定策,但说无妨!”
宋明辉一双眼眸清澈而平静,缓缓说道“桂林城的守军已逃,百姓们已成待宰的绵羊,赵布泰完全可以凭借手上的三千兵马屠城,可他打开东门引诱我军去攻,那就不得不应对随时可能爆的战事,也就是说在其余清军赶回桂林城之前,赵布泰是无法分兵去屠城的。”
马驰善于交际,在蒙山军中和谁关系都不错,也是少有几个和宋明辉走得近的人之一,他出声附和道“没错,只要可以击破赶回桂林城的几路清军,赵布泰守城都恐不足,哪里还敢屠城?”
话虽如此,可蒙山军有能力击破那几路清军吗?
马驰的话根本没有引起共鸣,他说完后自己都是讪讪一笑,只当说了一个笑话,仅存在于幻想中的美好笑话。
这个时期的满洲八旗还没有被中原的花花世界给腐化,或许上层阶级已逐渐沉浸在享乐之中,但底层的兵卒还拥有着巅峰的战力。
赵布泰军中不仅有大量精锐的满洲八旗,哪怕是绿营也是些南征北战的老牌汉奸,战斗力十分不俗。
清军虽然分散于各处,看似有可以逐个击破的机会,实际上分散的每一支清军兵力都在五千以上,正面交战蒙山军难有胜算。
既然这样,围点打援的意义何在?
众多质疑的目光投向宋明辉,他脸色不变,淡淡道“我军兵寡势弱,想要打援只能出奇兵,方有胜机。”
以正和,出奇胜!
正面战场僵持,或是不利时,将帅们必定会出奇兵以求得转机,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可这奇兵如何而出呢?
孟达一脸的不耐道“俺说老宋啊,你说话能痛快点不,这有一句没一句的,让人好不难受,你爽快点说怎么打援就成。”
秦风倒是不急,没有了谋划如何去攻城的枷锁,他思路得到了巨大的释放,脑海中浮现出了各种经典的围点打援的战术,没一会儿心中已有了想法,微笑道“以奇兵打援,无非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目前我军而言,唯有伏击一途可选。”
宋明辉微微额,说道“没错,卑职是想伏击清军。”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专注“城东十二三里外,有处名叫骆驼峰的山涧,山路蜿蜒曲折倒也并不难走,而且还是一条捷径,走此路比起从官道赶回桂林城至少要快上三个时辰。”
孟达摸了摸脑袋,说道“俺知道那骆驼峰,山势虽然不高,但是十分险峻,山涧两侧树林茂密,确实是个埋伏的好地方。”
他的两道又黑又粗的眉毛皱成了八字“清军如果不走骆驼峰,安排伏兵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