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能不在大学里面,例如云上存储。
否则,出现火灾、水灾、地震等灾难,所有东西就一锅端了。
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互为补充。
很多新书来不及做成数字版,急着看只能去看纸质书。
但一些有文物价值的古书,在图书馆里又看不到实物,只能看数字扫描版。
张天找了几本比较严肃的研究类书籍。
这种研究性的书籍看起来很苦闷,但好处是对信息来源要求非常之高。
每下一个结论,其推理、考证都会非常严格,不会信口开河。
要了解一件事情真正的来龙去脉,非得看这类书不可。
这也是之前张天坚持去图书馆看书的缘故。
若是上网看自媒体吹牛,得到的信息必然是有极大偏差的。
看到别人研究自己,张天感觉还是有些怪怪的。
不过,很快就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一千多年来。
人们对张天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神话期”
。
主要是安朝统治时期,将张天放在极高的神位之上。
《仙语录》里面的内容,无论如何奇怪。
只能解读为上仙有什么深意,绝对不能说可能是上仙口误了,或者根本没什么意义。
好在张天说出来的教条,都是另一个时空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人文精华。
即使是生搬硬套,也没有造成什么灾难。
安朝灭亡后,就是天朝的“去仙化”
时期。
在“去仙化之政”
的影响下,文人可以比较大胆讨论张天的事迹了。
这个时期,将张天从至高神位拉到“谪仙”
的位置。
虽然还没有彻底完成“去仙化”
,但已经不是神圣不可言说了。
“去仙化”
的影响一直延伸到日月新朝,直到科技大爆。
随着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展起来。
张天身上的光环越来越小。
很多张天曾经展示过的仙法、神迹,都已经可以用现代技术复现了。
于是,就形成了几种主流观点
一种是认为张天并非神仙,只是来自未来,或者另一时空的更先进文明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