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封神榜三部曲是哪三部 > 第10章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1页)

第10章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1页)

有一诗说:燕山此际瑞烟笼,雷起东南助晓风。霹雳声中惊蝶梦,电光影里尘蒙。三分有二开岐业,百子名全应镐酆。卜世卜年龙虎将,兴周灭纣建奇功。

当众官员看到商容撞死在台阶上,纣王大雷霆,他们也都没有说话。正当众人面对商容被抛弃的尸体无言以对之时,大夫赵启看到这位皓穷经的老者死于非命,心中十分不满。他忍不住怒目圆睁,大声喊道:“我赵启不敢对先王有所亏欠,今天我也将以死报国,和商丞相一起去到地下游荡吧!”

他指着纣王,大声骂道:“你这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你废除相,赶走忠良,让诸侯都失望无比!你还信任妲己这个宠臣,听信她的谗言和奉承之语,导致国家的基业摧毁不堪。让我来数数这个昏庸君主所做下的恶行:他冤杀皇后,让妲己自立为正宫;还追杀太子,弄得无人知晓他的下落;国家的根基已经不在,不久宗庙神坛就要被毁坏。昏君,昏君!你这个昏庸的君主,不仅不义地杀害自己的妻子,而且还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儿子;你没有治理好国家的大事,还杀害了忠良之臣。你不明事理,听信邪佞之言;不正为人君,沉迷于贪图酒色之事。你缺乏智慧,连三纲五常都无法遵守,毫不知羞耻。你这个昏庸的君主,完全没有道德伦理,不配做人君,只是空有帝位而已。你的所作所为,有辱了成汤的名声,即便死后也会被人唾弃。“纣王大怒,咬牙切齿地拍打案子,大声骂道:“这个老匹夫竟然敢侮辱我,对我进行谩骂!”

纣王传下旨意:“抓住这个叛逆,立即给他施以炮烙之刑!”

赵启说:“我的死不值得同情,但至少留下了忠孝的美名在人间;而你这个昏庸君主,却断送了整个江山,留下了污名万载!”

纣王气得像一头狂的野牛,怒气冲天。两边将炮烙烧得通红,把赵启的帽子和官服都剥去,用铁链裹住他的身体,然后开始炮烙。只烙的赵启筋断皮焦,骨骼已经化为烟飞。炮烙的气味充斥了九间殿,众官员都不敢一言,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纣王看到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内心感到满足,便下令结束。有一诗为此写道:”

炮烙当庭设,火威乘势热。四肢未抱时,一炬先摧烈。须臾化骨筋,顷刻成膏血。要知纣山河,随此烟烬灭。“在九间殿,还有其他大臣也遭受着同样的炮烙之刑,这让所有的官员们都感到胆颤心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纣王回到宫中,妲己前来接见。纣王搀扶着妲己,两人一起坐在龙墩上。纣王说:“今天商容撞死,赵启被炮烙,这两个匹夫竟然辱骂了我。这种惨烈的刑罚,百官都不害怕,毕竟还要再想奇招,来整治这些顽固不化的人。”

妲己回答道:“让我再想想。”

纣王说:“美人已经坐稳了皇后的位置,朝中的百官也不敢阻止了。但是我最担心的是东伯侯姜桓楚,他的女儿曾经惨死,他便领兵反叛,联合其他诸侯,杀到了朝歌。再加上闻仲北海还没有回来,这可怎么办?”

妲己回答道:“我只是一个女子,所知所闻有限。我建议陛下紧急召见费仲商议,他定有奇谋妙策,能够稳定整个天下。”

纣王说:“你的话很有道理。”

纣王立即传下旨意:“传令宣召费仲。”

不久,费仲就到了宫中,向纣王行礼问候。纣王说:“东伯侯姜后已经去世,我担心姜桓楚会听到这个消息,领兵反叛,会让东方不得安宁。你有什么妙策可以让天下太平吗?”

费仲跪下来说道:“姜后已经去世,再加上商容撞死和赵启被炮烙,官员们都怨气冲天。如果这些消息传到了姜桓楚那里,他很可能会领兵来攻,这会给天下带来不幸。陛下不若暗传四道旨意,把四镇大诸侯诓进都城,枭号令,斩草除根。这样一来,其他八百个镇守诸侯就会知道这四个大诸侯已经被处决,就像失去了头领的蛟龙和没有牙齿的猛虎,它们不会再嚣张跋扈了。这样的话,天下就可以保持安宁。不知道陛下的看法如何?”

纣王听了大为满意,称赞道:“你真是一个杰出的奇才,提出了确保天下安宁的妙策,不愧是苏皇后所推荐的人。”

费仲离开宫殿后,纣王出了四道秘密诏令,并派遣了四个使命官前往各地执行。诏令分别送到了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和崇侯虎处,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时有一个使命官径直前往西岐,一路上风尘滚滚,路途荒凉,穿过州府和旅馆村庄,真是早晨登上紫色的道路,傍晚踏上红尘之路。没过多久,使命官走过了七十里的西岐山,进入了都城。使命官观察到城内的景象:人民丰衣足食,市井平静,人们在买卖之余也相互交流,和睦相处。行人之间也互相尊重,没有等级之分。使命官感叹道:“听说姬伯以仁德为名,果然这里的景象和睦安宁,真是如同唐朝和虞舜时期一般的太平盛世啊。”

使命至金庭馆驿下马。次日,西伯侯姬昌设殿,聚文武讲论治国安民之道。端门官走进来报告:“陛下已经出了旨意。”

姬昌带领文武官员,接受天子的旨意。使命官到了殿堂,跪在地上聆听天子的旨意的宣读:”

天子的诏书上写道:北海地区的叛军猖獗,肆意杀戮百姓,文武官员都束手无策,我非常担心。现在国内缺少辅佐,外部也缺乏协同,我特别诏令你们四个大诸侯前来朝见,共同治理国家,平定乱局。诏书到达后,你作为西伯侯姬昌,应该尽快赶往都城,安抚我的忧虑,不要耽搁时间,让我等待你的到来。当你们成功完成任务时,我会授予你们更高的官爵和封号,并扩大你们的领地。请谨遵从这个诏令,我不会食言,你务必要认真遵从这个诏令!。“姬昌接受了天子的诏书之后,为天使设宴款待。第二天,他准备好金银贵重的礼品,送给天使作为礼节。姬昌对天使说:“大人,请您只需在朝歌等候,我会安排好一切。”

之后,使命官向姬昌表示感谢后,他离开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姬昌坐在端明殿上,对着大夫散宜生说:“我这次出使,国内的事情交给你负责,外部的事情交给南宫适和辛甲等人。”

宣儿伯邑考前来,他吩咐道:“昨天天使传达了诏令,我要进行一次易经预测,这次出使可能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和危险,即便不会身体受到损伤,也会有七年的大难。你在西岐,必须遵守法律,不能改变国家政策,必须按照旧章程执行。兄弟和睦相处,君臣相互尊重和平相处,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只有老成谋略才是关键。在西岐,没有妻子的男性可以通过赏给金钱来娶妻。如果一个女性年龄过大未婚,或者家境贫困,也可以通过赏给一定的金银来得到婚配。如果有孤独无依的人,国家会在每个月提供口粮,以确保他们不会挨饿。等到七年后,我的灾难期满,我会自己回来的。你切记不要派人来接我。这是我的最后嘱托,千万不可忘记!”

伯邑考听从父王的话之后,跪地说道:“既然父王有七年的灾难期,我将前去代替,您不必亲自前往。”

姬昌说:“我的儿啊,君子在遇到困难时,怎么能不知道回避呢?但是,灾难期限已经确定,你是无法逃避的,只会自找麻烦。如果你能专心听从父亲的嘱托,这就是大孝,何必要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姬昌回到后宫,去见他的母亲太姜,并行了礼。太姜说:“我的儿啊,我曾经为你演算先天数,你将会遭遇七年的灾难。”

姬昌跪下回答说:“今天天子传达了诏书,我也曾经算过我的先天数,现有不祥之兆,七年的灾难是我无法避免的,但不会伤害我的生命。刚才我已经将国内外的事情都交给了文武官员,国家大政就交给了我的兄长伯邑考。我特意前来宫中向母亲告别,明天我将前往朝歌。”

太姜说:“我的儿啊,你在外面的一切事情都要斟酌考虑,不能轻率行事。”

姬昌回答:“我会严格遵循母亲的教诲。”

之后,他离开了内宫,向元妃和太姬告了别。西伯侯有四乳,二十四位妃子,生了九十九个儿子。其中排行最长的叫做伯邑考,次长的叫做姬,后来成为了武王,即周天子。周朝有三位圣母,分别是姬昌的母亲太姜、姬昌的元妃太姬和武王的元配太姬。因此,周朝有三位圣母,都是伟大的贤圣之母。姬昌第二天开始准备前往朝歌,匆忙之间,带着五十名随从出。只见全朝的文武官员:上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适、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公、辛甲、辛免、太颠、闳夭,这些四贤八俊,以及世子伯邑考、姬,率领军民人等一路前行。到了十里长亭,他们举行了饯别仪式,摆出了九龙侍席,百官与世子一起举杯共饮。姬昌说:“今天与诸位官员告别,七年后,我们君臣就会再次相会。”

姬昌拍了拍伯邑考的手,说:“我的儿啊,只有你和你的兄弟和睦相处,我就无忧无虑了。”

饮了几杯酒之后,姬昌上了马。他和儿子、官员们都不禁洒下了眼泪,依依惜别。

西伯侯姬昌初来上路,走了七十多里,来到岐山。他一路走来,晚上住宿,早上出,不是一天就能到达的。那天,他们来到燕山,姬昌在马上说:“让左右的人看看前面有没有村舍或茂密的林子,可以躲避一下雨,因为估计马上就会下大雨了。”

跟随的人正在议论:“天空晴朗,没有一片云彩,太阳高悬,雨从哪里来呢?。。。。。。”

话还没说完,突然天空出现了云雾。姬昌骑马,叫大家快进茂密的林中避雨。众人刚刚进入林中,只见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立即下起雨来:东南方的天空浮现出云彩,西北方的地方雾气开始升起。瞬间,风变得狂野,寒气袭人,很快就下起了雨。雨刚开始时非常细小,后来却越来越密集,像是层层叠叠的。雨水润泽着庄稼,使得稻谷茁壮成长,花朵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广阔的土地被雨水滋润,使得农田肥沃肥美,草叶尖端滴落的雨滴像是珍珠般滚动着。山峰高耸,雨水冲刷着山峰,形成了千层浪涛;低洼的地方则因为雨水的注入,湖泊边缘也被吞噬着一层层的白色水雾,像是缀上了一层白色的绸缎。雨水浇灌着大地上的草,使得草地变得更加的绿油油,就像是给鸭子披上了一顶绿帽子;山上的石头也被雨水冲刷,使得石头表面的苔藓变得更加青翠。大雨像是推倒了锦江,让江水四处泛滥,似乎润泽了整个大海;这场好雨仿佛也能够推倒天河,让天河水往下倾泻。

姬昌躲在茂密的林子里避雨,只见雨势非常大,像是盆倾一般倾泼着,下了将近半个时辰。姬伯提醒大家:“大家要小心,雷声要响起来了!”

跟随姬伯的众人告诫大家:“姬伯提醒我们,雷声要响起来了,大家要小心!”

话语还没说完,突然一声巨响,雷霆交加,震动着山河大地,连华山这样高大的山峰也颤抖倒塌。众人非常惊恐,都挤在一起。雨势突然停下来,云雾散去,太阳重新露出了天空,众人才离开林子。姬昌骑在马上,浑身都被雨水淋湿了,叹了口气说:“刚才的雷声和闪电,彷佛有将星出现。左右的人,跟我一起去找将星!”

大家听了姬昌的话,都不以为然,冷笑不止:“将星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找呢?”

虽然对姬昌的话持怀疑态度,但是众人还是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只好四处寻找将星的踪迹。正在寻找的时候,突然听到古墓旁边传来一个孩子的哭泣声。大家向前看去,果然现是一个孩子。众人议论道:“在这古墓旁边怎么会有孩子呢?肯定有古怪,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将星。我们可以把这个孩子带回去献给千岁观看,怎么样?”

众人果然抱来孩子,交给了姬伯。姬伯看到这个孩子,现他长得非常可爱,面容娇美,眼睛炯炯有神。姬昌非常高兴,暗想:“我本来应该要有一百个孩子,但是现在只有九十九个。刚才那个孩子的出现,恰好凑成了一百个孩子的瑞兆,真是太好了。”

姬昌命令左右的人:“把这个孩子送到前方的村庄去抚养,等到他七岁的时候再带回来,送到西岐去。这个孩子的命运非常不凡。”

姬昌骑马前行,翻越山岭,赶过了燕山。姬昌往前走了一二十里路,突然看见一位道士,他身形清秀,面容奇特,充满了道家的风韵。他穿着宽大的道袍,袖口飘飘,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从天外降临的神仙。他向姬昌的马前打稽,说道:“君侯,我向你行礼了。”

姬昌慌忙下马还礼,说道:“不才的姬昌失礼了,请问道友到这里来有何事?那座山叫什么名字?洞府在何处?现在见到我有何指示?请您详细说明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