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闰七月十三,己丑。
寅时,入秋的京城,已有寒凉之意。
禁宫的午门之外,66续续来了不少文武官员。
本为漫漫长夜正好眠之时,这些官员不惜舍弃自己的睡眠,自是来朝参的。
需要朝参的官员多会选择在京城之南居住,如东长安街、西长安街等地,只因这些地方离禁宫较近,出入较为便利。
朝参是面圣,当然马虎不得,必须提前准备。为了能如期朝参,不少官员会于丑时起床,有部分人甚至更早。
通常寅时左右,朝参的文武百官经已6续抵达午门之外。
品阶高的,多半会进入各部司的朝房等候,直到午门开启。
朝房,亦即直房,也叫板房,算是朝廷对朝参大臣的一种优待和体恤。
所设的位置在午门和端门之间的甬道两旁,包括内阁、六部、翰林院、詹事府、司经局乃至锦衣卫等,都有专属的候朝直房。
因直房有限,品阶低的,多数只能站于直房之外,这些人或交头接耳,或静默沉思。
随着阵阵“吱吱”
之声的响起,一顶四人肩舆缓缓穿过了端门。
直房外的官员听得动静,纷纷扭头望了过去。
不一会,更轻声交谈了起来。
“噫,似乎是徐公的肩舆?”
“甚么似乎,这本就是徐公的肩舆。”
“今日既不是朔日,又不是望日,为何徐公来朝参?”
“莫非有甚么要紧之事?”
没过多久,那顶四人肩舆停在内阁的直房前。
随着肩舆前方布帘的揭开,从里缓缓走出一人,正是大明的内阁辅徐溥,左手持着拐杖。
大明规例,“四人肩舆内廷行走”
是三品及以上官员的特权,徐溥乃正一品,自是有资格的。
其余品阶未到的官员最多也只能骑马代步。若为朝参,骑马至承天门外就须下马,然后步行前往午门。
站立于直房之外的一众官员,见得自肩舆出来的果真为徐溥,纷纷上前行礼。
“徐公,早……”
“徐阁老好……”
徐溥听得一一点头,回应道“好,好,诸位都好……”
“徐公身体无大恙了吧?”
一官员问道。
“有心,老夫已好多了。”
徐溥虽为内阁辅,却甚为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