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差不多,德清公主也不闹了,笑盈盈的说:“算你识相。”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外间邵贵太妃喊:“二哥儿,三姐儿,过来用膳了。”
邵贵太妃宫里,一向是家人一起用膳,一张紫檀圆桌,邵贵太妃、德清公主、兴王、岐王、献王依次围坐,热热闹闹的。
用过早膳,邵贵太妃提点了三王几句:“文华殿上学,讲学的都是翰林院的官儿,你们得对先生客气些。二哥儿,这里你最年长,记得将弟弟们约束好了。”
“儿子记住了。”
兴王道。
“去吧。”
亲王们上学去了,邵贵太妃转头看向德清公主,提点道:“方才我同你哥哥弟弟们说的话,放在你身上也是一样。今日既然是第一次上学,想来中宫娘娘也会到乐志斋转一转,你记得谢谢她。”
德清公主笑着点头:“母妃放心,女儿知道的。”
母女俩说了会话,仁和公主使人来唤,德清公主便背起书包上学去。
秋意浓,宫后苑的丹桂树早早地开了花,落了一地细碎的、米粒大小的桂花。一走进宫后苑就是一股浓厚的桂花香气。
到了乐志斋,里边已有不少宫女内侍等着了。
尚宫沈琼莲迎上来,笑着行礼,问诸位公主好。
“如今时间还充裕,我领着公主们逛一逛乐志斋吧,这格局小小的休憩了一下,与从前有些不同。”
仁和公主客客气气道:“那就有劳沈尚宫了。”
外头还看不出什么,一见里间,却与寻常的书房全然不同。
地上铺着浅绿底小团花地毯,几层窗帘,都是白色的,门厅左右树立着齐人高的大穿衣镜,显得屋内极其亮堂。
西边的第一间是教员室,先生们于此处备课、休息、批改作业。
最靠东头的一间做成了厕所,摆放着马桶、香皂、水盆架和香炉。再往里一间是更衣室,挨着墙角摆了四个楠木大衣橱。据沈琼莲介绍,是上体育课时给公主们更衣所用。
正中一间则是教室,这教室是由两间房打通了隔断连在一起的,前后墙壁都挂着黑板,黑板前专门有一个木制讲台,三张课桌椅一字并排摆着,教室后头安放着一个五轮沙漏,一看测景盘,便知道是什么时辰。
德清公主眼前一亮,好奇的四处张望,看一看墙上的字画,摸一摸讲台上的镇纸,只觉格外新鲜。
三位公主们坐定,一众乳娘丫鬟们被请到外间去,按照中宫娘娘定下的规矩,每位公主至多只能留一个伺候的宫人,坐在教室门外的长椅上等候,在教室上课之时,是不许有人在内伺候的。
德清公主的乳母有些不放心,给她斟了满满的一壶热茶,又放了一盒子绿豆糕在课桌肚里,叮嘱道:“要有什么吩咐,公主同先生说一声,喊我进来就是,我就在门外等着。”
一旁的仁和公主道:“你放心,我会照顾皇妹们的。”
“我们老娘娘常说,在学堂有大公主照看着,三公主觉不出来差错,有劳大公主多费心。”
乳母又叮嘱了德清公主几句,无非是好好念书,要坐得住之类的话。
等到乳母出了教室,德清公主的耳根方清净了。
宫人提着铃铛,晃了三晃,铃声清脆。
“这铃声一响,便是上课与下课之分,请公主们记住了。”
沈琼莲一一介绍乐志斋上学的规矩。
德清公主倒听得精精有味,原来上学还有课间餐吃,还能在体育课上做游戏,这些事情二皇兄他们的文华殿肯定没有,回去她要好好向他炫耀炫耀。
“我们乐志斋上学呢,是以七曜计日,每周的课表会提前一周送到公主手里。黑板右下角也会将每日的课程写下来,以供公主们做准备。”
一个斯斯文文的女官将本周的课表分发下来,她大约三十来岁,容长脸,望之可亲。
因数量少,变动大,课表没有采用印刷的形式,而是手写的,字体是标准的馆阁体,格外清楚。
德清公主定眼一看,居然每日上的课程都有变化,今日的第一节课是格物课,真是奇怪的名字,不知会讲些什么内容。
讲完规矩,沈琼莲将讲台给那个斯文女官让了出来:“这一位是戴先生,是弘治元年宫人试新选出来的女学士,才学人品皆是一流。从今以后,公主们的学习由戴先生总体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