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回舟一回到厂里面,正巧碰到很多熟人在空地上打篮球,见到他纷纷打招呼。
这时都计算机所黄令仪,蓬头盖脸地从他的办公室里出来,兴奋地迎了上去,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叶工,幸不辱使命,你给我7款芯片设计我用photedos,(eda软件)的一个这个界面处理了。
在这个原理图绘制的界面里面的器件库,调用出来给每一个每个晶体管全部解析封装了。
最后一款oo1芯片最为复杂,制造工艺你这里的光刻机不行,我需要回到都流片。”
叶回舟听到最后一款,就知道是梦想中的486芯片,居然这么快能够设计解析了。
叶回舟出差前给黄老师的486芯片文件是最原始状态的,一种早期的x86架构微处理器。
他给黄老师芯片文件的时候,黄老师也没问,他也没有做任何答复,黄老师就这么一个人解析了。
他的保密等级比黄老师还高,因此,一切尽在不言中!
上一世,英特尔的486芯片,9o年代初问世。
在他看来,Inte1486芯片的性能和功能相对较低。
然而,它仍然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任务和应用,可以说,英特尔的486芯片,才撑起了互联网的雏形。
但就是这么性能和功能相对较低的486芯片,如果没有黄老师没有神奇的好像开挂一样的,dos版eda的情况下。
要想封装486芯片根本想都不用想。
就算是,天才的芯片设计者,英特尔的费德里科·法金生产,也不行。
法金在1971年,花了半年时间蹲在绘图桌上,先用英特尔当时最先进的工具——直尺和彩色铅笔——勾勒出设计草图。
然后用小刀将这个图案刻在红膜上,再用一个特殊的相机,将红膜上的图案转移到一个镀铬的玻璃板上,制成完美复制了图案的光刻版。
就跟叶回舟在东方红机械厂晒电路板一样。
最后,光线穿过掩模和一组透镜,在硅晶圆上投射出图案的微小版本。经过几个月的素描和雕刻,法金制造了一个芯片。
问题是,虽然铅笔和镊子对于一个有1ooo个元件的集成电路来说是足够的,但一个拥有1oo万个晶体管的芯片需要更复杂的工具。
此时叶回舟整出来的开了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初级dos版,给黄老师用真的很像神器。
她一个人完成了,486芯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功能设计,而且快地进行了封装。
只是黄老师设计出来的486的cpu芯片不是纳米级而是微米级,一旦流片成功,绝对是现象级的芯片。
甩开老美至少三到五年。
在叶回舟的前世,芯片是Inte1公司于1989年制造成功的。
该芯片采用1微米制造工艺,其内部集成了12o万个晶体管。
当时老美的实验室里面版本是一微米级,直到后两年成熟后,最初推出市面上时采用的是o。8微米工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amd486微处理器的工艺逐渐升级,后来推出了采用o。65微米、o。6微米、o。35微米等不同工艺的版本。
最后一个amd486处理器,也就是amd5x86处理器,采用的是o。35微米工艺。
但都没有,跨越到纳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