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大江南北。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少农村青年,不甘心于贫居农村的命运,加上生存的压力,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南下打工或者经商,成为了这代人最普遍的选择,农村经济的雏形也开始萌芽。
二嫂就是这样的人。
不会经商,没有经验,信息闭塞,货源短缺……这些困难都是她刚开始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90年代的中国农村同样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村民需要什么,就卖什么,每次的进货量并不多,只要能够满足村民需要的东西并不愁卖。
二嫂从路口摆摊到市场赶集,从挑货郎到开小货车的流动摊位。
就这样起早贪黑的辛苦付出,赚出了供两个弟妹读书的钱,一家人的开支。
吕时亮没报中专中师,中考已结束。
成绩和高录取分数线都出来,更是没什么事了。
吕丹伶、吕时钦都闲着了。
还有吕心怡她们那几个丫头,小学升初中考试马上结束。
也该带出来练练摊了,否则不知道挣钱的辛苦。
前世,在老爸去世之前,都不懂事。
都被老爸宠废了,都要变成了小公举和小仙女。
还有几个自已妹妹的女同学,比林诗韵的妹妹,或者比自已妹妹大几岁的堂姑,堂侄女,堂妹什么的。
不敢卖货嘛!
收钱,打包,理货,总该会吧!
干上10几天,一年的学费就到手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自已能挣学费了,腰杆才硬。才可以继续读书下去。
否则,和自已妹妹同龄的那几个堂妹,堂侄女,堂姑,包括林诗韵的妹妹,小学毕业就要和上学说拜拜了。
她们家里负担重,经济条件不好,自已想去做思想工作,都说不出口。
每年暑假都拉出来搞一次勤工俭学,她们自已的学费到手了,家里想拉回去干农活,也不能再用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不奏效,除非她们自已不想读,否则就基本上可以读下去了。
暑假有人手,正好搞夜市展销。
于是吕时亮向二嫂提议道:
“二嫂,是时候启动咱们的计划了。
整体服装市场进入6月份后,正是青黄不接时期。
7、8月份,服装销售环节进入到了一年中最淡的季节。
别的地方,到这个时期,夏装该买的都买了,购置秋冬装明显为时过早。
再过一段时间,秋冬装可就要上市了的。现在正是很多厂家在处理夏季库存,生产秋冬装的时候。
此时我们直接去粤东进货夏装,绝对是最实惠的时候。
而我们这高原山区,进入7月份才算是有点夏季的味道。
而7月,学生也开始放假了,也是消费的主力军。
正好去淘一批夏季衣服库存来,搞一次夏季夜市服装展销。”
吕时亮知道,像魔都,羊城,1984年才开始恢复夜市。
内地的夜市,也就90年左右才在一些省城出现。
如今的县城还没有夜市经济这么一说。
县城夜市根本就还没兴起。
而夏天的晚上,人们是最喜欢出来走动,纳凉的。
夏天晚上是搞夜市的最合适时期。
因为信息不对称,现在销售模式还是总代理——经销商-零售商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