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几个人没有吃食堂,还是回二哥这里来吃饭。
因为林诗韵这丫头昨晚整了一顿丰盛的菜,好些肉食,昨晚还有剩的,今天中午得去把它消灭了。
这个时代虽然不挨饿了,但还不富裕,浪费不起。
养殖业,还不够发达。
家里养的猪啊,鸡啊什么的,得卖了换钱。
农村孩子上学的费用,基本得靠它们。
另外就是,二哥和二嫂都不在家。留小侄女一个人,得中午回去给她弄吃的,不想弄也得带她出来吃。
因为有吕丹伶她们在,二嫂才放心留侄女一个人在家。
不收她们住宿费,让他们折腾搞伙食。
她们几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二嫂照顾一下侄女不应该吗?
这点眼色,林诗韵肯定有,要不然也混不到初三。
有林诗韵在,肯定会给小侄女弄吃的。
而且林诗韵也准备中午回去做。
所以,林诗韵早早就交代吕丹伶他们几个了。
中午不用吃食堂了,回去吃。她做。
只要不是让他们做,几个懒汉自然欣喜。
下课回来一看,二嫂居然也回来了。
昨天二嫂还让林诗写请帖,她亲戚的婚事应该就是还在筹备期。
二嫂昨天应该带婚礼需要的东西回去,包括回去交代婚礼的安排。
这几年正是吕时亮他们这里,很多习俗礼仪的改革期。既保持传统的一面,又开始学外边。
以前办喜事,结婚、嫁女、三朝等基本是三天,第一天进客,第二天正式,第三天散客。
那是以前道路不好,又没有照明条件。
人烟稀少,路上还有豺狼虎豹什么的。只能在大白天走路,还得结伴同行。
但现在条件不一样了,公路基本上修到了每一个公路。
而村与村的道路,也得到了很大的维护。
同时呢,不少村庄都用上电了。
不再是,一到夜晚,整个村庄都陷入黑暗的时代。
有手电筒什么,夜间走路也方便了。
现在都忙了,也没那么多的时间浪费,不少人家开始改革为一天。
毕竟吃吃喝喝三天,对主家,对客人都是一个负担。
这种改革,这种简化。是从城里开始兴起的。自然得是二嫂这种在集上,而且还经常出远门,见识广的人来安排整个流程。
让一场婚礼既省时间,又不失礼。
看到吕时亮他们回来了,二嫂把吕时亮拉到一边。
有话要和吕时亮说。
她首先递过两张汇款单给吕时亮,一张60元,一张540元,“这是刚收到的汇款单。”
“二嫂,麻烦你了。”
稿费,吕时亮都写的是二哥家的地址,二哥收。
毕竟他重生的时候才15岁,还不能办身份证。他也不清楚拿汇款单去取钱,要不要身份证。
如何要证件,他这种还没办身份证的人,得去打证明,很麻烦。而且也不能再保密了。
所以和二哥二嫂说了这事。
两人说写二哥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