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太太还待说些什么,外头来传,说杭州徐家的二太太带着小少爷小小姐来拜年,热热闹闹的到了门上。季太太赶紧让他们带客人进来,一边又让人去告诉老太太。
季家是梅城的老户,什么时候跟杭州徐家有了交情?明芝识相地退出去,边走边想回过神来,杭州徐家,徐仲九不就是徐家的人。
她心口那只不安份的小兔子顿时又跃跃欲试地蹦达开了。
明芝心神不定,写了会字又绣了几针,终究定不了神。她丢下这些,拿了本书往园子里去-年节是给人休息的时候,略为放松些也不会招人闲话。
下人们说话向来不怎么避开明芝,她在观花楼坐了会,基本上已经知道徐二太太的来意。徐二太太此次是为了进香,顺便感谢季家对徐仲九的看顾。跟着徐二太太来的两个孩子是她的孙儿孙女,季太太见了格外喜欢,非要留他们住下来,连徐仲九一起被安顿在客院。
梅城有一座南北朝传下来的古庙,虽说颇有效验,但跟灵隐寺比起来名气上差着一截。明芝心想徐二太太一定有别的事,但那些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季太太管家外松内紧,下人们大多做了数年以上,很明白其中的界限。
难道提亲来了?明芝茫然地想,可友芝一心读书,徐仲九也不会鲁莽,所以这个可能不大。不过就算是,跟她有什么关系,她也没有能力可以改变。明芝一边想一边觉得自己可笑可气,堪称贪心的傻瓜。她又坐了会,想起不如去藏书楼看书,那里毕竟清静。
她做不到心如止水,至少可以眼不见为净。
明芝在藏书楼才翻了几页书,这份清静被人打破,楼下初芝和徐仲九来了。她不想跟他俩打照面,悄悄起身躲在书架后。书架顶天立地,密密叠叠,就算两人上楼谈事,不仔细的话也发现不了暗处的人。
“还是楼上好。”
是初芝的声音,“可以看到远处的一点山影,友芝和我从小喜欢在这做功课。”
徐仲九客气了几声,无非季家书香门第,要像徐家样样都有,就是没有文化气息。“书”
和“输”
同音,做生意人家怕输,连摆门面装样的书也不肯放。他读书还是亏了做官的那位大伯,大伯认为学法律适合步入政界,否则说不定早已在铺子里帮忙。
初芝笑道,“徐大哥,你太客气了。”
徐家来的两个孩子年纪虽小,修养却好,回外客的话说得有条有理,长得也得人意,跟徐仲九一样都是一等一的相貌。由此可见徐家也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家,出来的子弟差不了。
两人缓缓上了楼,在窗边说起了事。
他俩聊的是开春后如何摊派挖河泥。如今初芝既在学校做教员助理,又要学着处理自家田地上的杂务,所以尽管是个大小姐,对工时、工费却熟悉得很。徐仲九替沈凤书做事,工商农业样样接触,两人说得头头是道。
明芝听了两耳朵,悄悄吐舌。她以为青年男女难免浪漫,尤其徐仲九这个爱讨好女孩子的,背着人肯定说些风花雪月,谁知他俩竟然说来说去不是挖河泥就是积春肥。果然初芝是初芝,可以顶门立户。
两人聊了会,徐仲九便提出他可以一个人看书,“大小姐只管去忙,我在这里并不是客。”
初芝经常跟着父亲去县政府办事,跟徐仲九早已熟悉,闻言并不跟他客套,只叮嘱别忘了吃饭。季太太已经让厨下准备便饭,两家人坐一起吃可以更加亲近。
等初芝一走,徐仲九快步走到书架后,把明芝堵个正着,“干吗躲起来?”
话虽这么说,他脸上满是笑意,更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明芝。
现在推行新生活,不兴过农历年。但梅城人别的可以退让,对过年一事看得很重,沈凤书在此上并不固执,不动声色给了下属假期。徐仲九比别人晚走,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来了。
自从回到梅城后,两人相处的机会少了许多,像这样面对面的更是没有。明芝经受不了他的凝视,渐渐耳朵发热,脸上泛出红晕,自然而然低下了头,嘴里却不服气,“怎么穿这么少,不冷吗?”
正月不能理发,徐仲九在年前刚推了个小平头,露出饱满的额头,鬓角青青的很精神,身上更是伶伶俐俐穿着黑色的短大衣。
他握住明芝的双手,“你摸摸,热不热?”
明芝羞得更抬不起头了。她使劲抽了两下,却没能成功抽出手,不由嗔道,“被人看见的话像什么?”
徐仲九若有所思,“那不被人看见就可以了。”
他上下打量明芝,“怎么过年也不穿得鲜艳些?”
她还是一身半新不旧的蓝棉布袄。
明芝不在意地答,“都一样,穿这个比较暖和,做事也方便。”
“年节里要做事?”
徐仲九抬起眉毛,不以为然地说,“买了那么多衣服,干吗不穿?”
买的时候他还出了很多意见以供明芝决定,不穿多可惜。
明芝摇头笑道,“放着以后穿。”
衣服是徐仲九逼着买的,全是青春兼时髦的样子,大城市还好,在家穿的话恐怕太招眼。她直截了当地问,“你家二太太怎么来了?”
要打听,不如跟当事人直接打听。
徐仲九脸色微沉,“家里出了点事,我大哥摔坏了腿。二太太好心,代我家太太过来拜会季太太。”
明芝一阵傻眼,跟徐仲九对看了一会,讷讷道,“是我莽撞。祝他早日康复。”
徐仲九看着明芝又笑了,“你还没回答我,干吗躲在这儿?”
明芝被逼问得发窘,只好含糊其辞,“不是怕影响你们谈正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