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麻烦宝生一次,及待沈凤书赴沪就医,灵芝决定再麻烦他一次。大战当前,到处都有“眼睛”
,哪里也没有季家老宅安全。宝生一边替灵芝牵线,一边暗地里通知明芝。
沈凤书也料是宝生通风报信,端起酒盅一口饮尽,“仲九和孩子呢?”
“白天去山里转了一圈,下午被宝生领着去听书,说在外头吃了饭才回来。”
宝生—明芝说到宝生,就想起他终究跟从前不同了。他说他已经想好,哪边都不站,能捞多少是多少,时局变色他就走,到时求姐姐让他入股。宝生娘打他,骂他狠心,他只说不悔,反正姐姐不会亏待人,他知道她一定会照顾老娘,他要闯自己的。
宝生娘哪里是真的恨他,等打完骂完便说别后情形,说到揪心处不由又哭。
也许宝生母子的才是正常的久别重逢,明芝想。
“见过小妹了?”
沈凤书问。
“她不知道我来。”
明芝坦然道。不是一路人,何必强求。“我来是想劝你跟我走。”
她也知道无数双“眼睛”
盯着沈凤书,他轻易走不得,一走便是再也回不来。可是留下来,他要面对的也不是他想见的。
外头风雨渐大,明芝放下饭碗,起身关紧窗户。
雨滴打在玻璃上,簌簌有声,空气里饱含潮湿的土腥味,竟有了些寒意。她想起晨晨穿的是单衣,不知道宝生带他们去了哪里。而徐仲九在这样的天气里,脾气总是有点不太好,尤其,对着的人又是宝生。
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走神。
可对沈凤书来说,已是够做决断的了。
往事已矣,一壶浊酒尽余欢,惟有别离多。
与本文只有一点点关系的番外
“后来呢?”
“没有了。”
……“沈凤书有没有跟明芝走?”
“没有。他是军人,丢下部队走掉就是逃兵。就算他下定决心,上层也不会放他走。硬要‘走’的话,势必影响到许多人,帮助他出走的明芝将面临新的险境。”
“那么,后来呢?”
“1951年,沈凤书病逝于梅城季园。始于‘送别’,终于‘送别’。还记得李叔同版的歌词吗?”
“……”
“沈凤书固然有儿女情长的片刻,但大部分时间他想的是国家民族民生……”
“……”
“宝生呢?”
“1949年随部撤至云南,在缅甸、泰国呆过一段时间,后从事押运业。”
“季家姐妹?”
“1950年初芝先到香港,后至美国跟友芝团聚。灵芝经组织安排嫁给顾国桓,两人一直留在大陆。至于明芝,和徐仲九算是很幸福,除了……刻在骨子里的不安全感,以及阴雨天发作的旧伤。可对他俩来说,能活下来并且活得挺好就够了。”
“……还有,李阿冬和他的小舞女,明芝的妈,他们后来怎么样?”
“哎,人生海海,谁记得那些小角色。”
邓言不耐烦地说,“你问明芝为什么爱徐仲九?当然爱,在她最迷茫的时候是他指出一条新路,尽管这条路并不好,但有选择强过没选择。徐仲九爱不爱明芝?喂你一个男人,怎么来问我男人怎么想?官君,你爱我吗?你为什么爱我?你爱我的什么?那得问我?那我告诉你,写言情小说的未必懂爱情,就像写犯罪小说的不会真的杀人。我只是觉得,我对你的需要,如同我对金钱的需要,这是一种类比。”
“……”
“好吧,我修正,我对你的爱,如同我对写文的爱,铭刻在骨。”
作者有话要说:最后:谢谢一直以来没放弃我的同学,谢谢!
每次完结一篇文时心情总是很复杂,有点轻松,又有点难受--为什么我没能写得更好。
我继续努力吧。
这是李叔同版《送别》的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邓言和官君的故事在这里:
小透明写手某天突获500万遗产,是福是祸?一念之间。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