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森伯姆奇了,“那为什么没有在市场上见到柴油引擎呢?”
道奇公司专家耸耸肩,“汽油引擎已经实用很多年了,技术相当成熟。换做是你,会选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坏的柴油引擎吗?”
道奇公司并没有狄赛尔的柴油引擎技术,尼森伯姆只好请欧洲同行进行搜寻。
结果令尼森伯姆大吃一惊,狄赛尔已经破产自杀身亡了,而罪魁祸首就是他发明的柴油引擎。
欧洲大战爆发前一年,狄赛尔在英吉利海峡跳海自杀。他所发明的柴油机,最大特点是省油,热效率高,却因为技术不成熟而很不稳定。狄赛尔最初试制的柴油机只能运行一分钟左右。
随后的商业推广中,狄赛尔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在汽油机已经能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强行向市场推广不稳定的柴油机,结果遭到惨败,随后就破产了。实际上的原因,还是资金的问题,不推广柴油机,他也要破产了。
可惜看多了大公司之间尔虞我诈的尼森伯姆,只看到一个省油两字,就浑身一个激灵。狄赛尔真的是自杀吗?如果全力推广一个更省油的柴油机,那些贪婪的汽油机厂商不是都要破产了,还有那些石油寡头岂不是赚不到足够的利润了?
深深地压下了自己这个荒诞的念头,尼森伯姆花了一点小钱就搞到了狄赛尔的柴油引擎技术,然后赶紧送到了中国。他可不想让这个烫手山芋留在自己手上。
第一八一章烧炭卡车
兰州机器局的徐尚武总办,是在几个月后才收到尼森伯姆从纽约邮寄过来的柴油引擎资料的,而且是技术不成熟的那种。
但是在没有受到邮寄材料的时候,尼森伯姆在电报中简单描述的柴油引擎原理,引起了徐总办的极高兴趣。
既然那些较重的废油都可以改造成引擎的燃料,那么其他的东西,比如煤炭,比如柴火,能否改造成燃料呢?曾有一段时间热衷于仿制蒸汽锅炉的徐尚武,立马有了新的念头。
于是乎,在战争后勤迫切需要的推动下,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出现了。
在科瓦尔的协助下,徐尚武竟然改造出了一辆“油改炭”
的道奇卡车。
不用汽油用木炭,正铁青着脸看着阵亡数字的陈安,听到这个稀奇古怪的办法,也是瞠目结舌不已。
木炭怎么能用来当汽车燃料呢?
其实很简单,在汽车上加装一个大炉子,炉子里放木炭,炉子上面挂一个储水器,木炭点燃以后,储水器里的水滴进炉子里,这样木炭就会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炉子侧面钻两个孔,一个孔连通鼓风机,另一个孔把一氧化碳输送出去,经过两个过滤罐,滤掉炉渣和粉尘,最后再经过化油器输入汽缸,一氧化碳在汽缸里燃烧起来,发动机运转了,汽车可以前进了。
反正是烧炭兼烧开水,就是零下几十度也不会受到影响,除了安装了大炉子的道奇卡车要被占去了大量宝贵的运输空间,更是因为需要负载木炭而降低了载荷。
但是使用这种笨办法的效率,依然是要大大超过人背马驮的运输方式。
负责军备研究的孙岳看完这个想法,一时无语了。
徐永昌欣喜地到处乱摸,“慢就慢点吧,总好过马车走一程歇一程了。”
看来参谋本部对这个笨家伙是非常满意的。
陈安一溜烟跑到改装卡车上,驱动着绕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被炭灰熏得全身漆黑,说一句话鼻孔里就掉一些炭屑,差点让徐永昌等人认不出来了,都是烧炭惹得祸。
陈安张口就说了一句,“每辆烧炭卡车上,要配一把斧头,否则路上没炭的时候,就要到附近山坡上砍柴火了。”
看来在半路上,陈安倒霉的碰到了这种情况。
当天下午,兰州机器局一下调出上百名技师,携带大批临时加工的铸件,乘坐库伦航空队的运输机,风风火火地赶赴库伦,就地将大批道奇卡车改装成烧炭卡车。
福特T型车不是不可以改装,只是改了以后空间大大缩小,只能乘坐二三个人员,速度也慢,实在是没有效益了,还不如只改装道奇卡车。
每辆卡车陪一把随车斧头的想法,被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想法确实非常有效,西伯利亚地区到处都是树林和冰雪,只要带了一把斧头,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卡车缺乏燃料的问题。
第一批三十辆改装了烧炭炉子的卡车,仅在几天之后就从库伦出发了。
等这批运载大量粮食的车队,赶到赤塔城里时,李燮和几乎是两眼放光,随后直接就是一封电报发给大本营,“真是高人呀。”
至少价值三千万北方币的各种物资立即开始起运,滞留在赤塔的运输旅队员并没有在那里傻愣愣的不干事情。
几乎已经停滞下来的运输线路,重新开始运转起来。
可惜这一成果只能用在对速度要求不那么苛责的运输卡车上,飞机上是万万不能的。因为严寒将至,库伦以北的空中航线暂时只好全部停止了。
即将展开进攻伊尔库茨克行动的李虎臣,只好仰天长叹,无奈地放弃了借用空中力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