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姐定定地看着她,不说话。
“苏家菜总店的门,有生之年要我迈进去挺困难的。”
“你说。”
郑小姐轻启红唇,“什么条件?”
“那个牌子。”
她笑,“我是说被楚朝阳弄出去又买回来的那个牌子。除非他敲锣打鼓,负荆请罪,跪在我爸面前。”
第六十八、九章
平城的冬天十分冷,虽然还没下雪,但寒气裹挟着湿气凝滞在空中,人一旦走过,连内衫都会沾染刺骨的凉。
方骏拿到的两家店,一家在城西CBD边,一家在城北商务区边缘。
在城西店转了一个小时,留了一个门店经理和从秦海那边要的装修负责人在里面清点。
装修完备,厨房设备齐全,各种家具八成新。
按照门店经理的说法,完全可以将就使用。
可在方骏这儿,没将就的说法。
楚朝阳给苏家菜的定位,中高端饮食。他自己经营的几个店,走的高端路线,多商务餐和各种招待。交给苏小蘸亲戚经营的这两家,走的则是中层线路。然他对非直营的不上心,除了选店面的时候稍微看了一下外,装修和后期招商全交出去了,导致成果不伦不类。
材料上得很豪华,进门的厅做得十分气派,但效果出来却有些可笑。配色过于艳丽,大堂的空间虽然足,但放了许多桌子导致桌与桌之间的距离太窄;包间够宽敞,但里面的配画又实在廉价。
有钱的人不愿意来,没钱的嫌定价太高。
全部重装不可取,但花个把月的时间改头换面还是可以的。
方骏站门口,抬头看门楣上巨大的牌匾。这是复制的苏家菜门匾,三个大字龙飞凤舞。
他对等在旁边的人道,“把牌子拆下来,以后都用不上了。”
“咱们这店叫啥名呢?”
那人问,“鼎食?还是官府菜?”
鼎食?若是做个类似南山会所的食府,叫这名字倒是没错。
十八盘的原身是宴席大菜,招待客商和官员所用,从古来便不太是平民能吃得上的东西。建国后,随着物资丰盛起来,再加上苏建忠卖力钻研,借着美华招待所和汇宾楼,把它变成了平城的特色和招牌。
可楚朝阳接手后,不知是真的瞄准了世人崇古的心还是顺从自己往上爬的想法,把它摇身一变,又供起来了。他下了高端定义,裹上一层官府菜的皮,再聘请一些美食家在报章杂志上各种吹捧。他自己上的几次采访,完全不提自己的拼搏历史,只说有来历,用料讲究,出身高贵,几乎就差上贵族二字。
沈川陪他去吃过几次,次次都嫌,“不就是吃个饭吗?TM的还要讲究出生哪?”
“真是缺什么求什么,架子端得高!”
然这也是有市场的,确实唬住了不少人。
苏家菜有一大群支持者,特别是需要商宴请的场子,本能地就想到它。
方骏摸了摸下巴,对旁边人道,“就叫十八盘好了。”
大雅大俗,大俗即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