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万丈,锐利无匹。
剑身隐约有水波纹,苏晏仔细端详,只见剑铭为篆刻的二字:&1dquo;碧海。”
冉秋解释道:&1dquo;当年我刚落脚长安,曾铸剑两把——平生除却杀人,铸剑算是我的拿手好戏了。其中一把&1squo;凌霄’已经送给故人,另一把保留至今。我见了你,觉得你与它十分相配。宝剑赠英雄,从此它是你的了。”
&1dquo;碧海&he11ip;&he11ip;”苏晏喃喃自语,又翻来覆去地仔细看,良久后才回神一般,对冉秋道,&1dquo;我不是英雄,但很喜欢它。往后上战场,必定时刻带在身边。”
他还想再说什么,可那种无力感卷土重来,苏晏想了良久,只抬头对冉秋道:&1dquo;大人为国为民,做的虽是不为人知的事,我却能明白其中艰苦。此去经年,千万保重。”
冉秋用一种无奈的目光望着他,始终不能传达自己的担忧。
他最终拍了拍苏晏的头,道:&1dquo;小孩子得有小孩子的样,你&he11ip;&he11ip;抓紧这几年,好生玩儿,免得日后被俗事拖垮了,都没有休息的时候。”
既然还是少年,便不必端着成熟稳重的样子,就算家中生过变故,经历过种种身不由己,可出生在这样的家中,又在这年纪,整日想的怎么能是埋头苦读兵书,或是要赶紧成才呢?就算这是喜闻乐见的勤勉,但它成为了苏晏真正想做的事,不免让人心寒。
大好时光,不赶紧挥霍青春,以后可是会追悔莫及啊。
这些道理即便他说了,苏晏也不会明白。冉秋选择点到为止,不再赘言。
他在一个夏日的黄昏离去,苏晏送他到金陵城外,直到他一骑绝尘而去,连地平线上都看不见影子了,苏晏才往回走。
苏晏还记着与冉秋的三年之约,一边盘算如何才能进步神好让他大开眼界,一边又惶恐父亲给的《六韬》无法迅领会。他担心着许久不去国子监,韩广会不会担忧,还想起深宫中的萧启琛,不知他过得好不好。
走路时,苏晏腰间系着的荷包里头的两粒小石子偶尔碰撞,会出轻微的响声。这响声时刻提醒他,还有个人牵挂着自己。
他走过四平八稳的街道,重看向台城的方向,仍是肃穆威严。
苏晏还不知道这是他与冉秋的最后一面。
作者有话要说: 凌霄剑:喵喵喵??
第5章竹马
秋风飒爽,金陵城外的梅花山热闹非凡。可在官宦人家,这貌不惊人的小土丘有个更风雅的名字——九日台。
先帝在位时,为表收复河山之心,曾于每年秋收之后在此宴请群臣,重启用前朝的讲武习射制,从中央推广到各郡。年复一年地,这不成文的规矩便保留了下来。
与会的除了朝廷三品以上官员,还有军中建功立业之人。皇帝御座置于开阔地带,两边臣子列坐,最下是记录功劳簿的低等军官。
讲武习射的参与者大都来自军中,通过礼射、骑射、弩射的成绩,来论功行赏。此举为了能让士卒在无战之时保持状态,同时激励他们建功立业的方法之一。
当朝士族公卿势力强大,普通寒门学子官至五品便无法更进一步。相比之下,武将升迁就显得容易多了。沙场建功、一年一度的讲武考核都是大好机会,而习射是在天子眼皮底下表现,更加让人为之振奋。
红衣好儿郎们英姿勃,只凭一把弯弓一囊羽箭便让喝彩声不断。观者一如往年的沸反盈天,哪怕第一次奉诏参加的突厥王子也兴致颇高,还在礼射环节亲自下场比试,草原上生长的人十箭正中靶心,四周尽是欢呼。
这一刻仿佛让门第的隔阂彻底放下,难怪习射在军中一直长盛不衰。
萧演坐在正中,他看腻了礼射的比试,无聊地向右望去,目之所及便是大将军苏致,此人被他好不容易从府里拽出来,这会儿正盯着盏中美酒,不知在什么呆。
这可有点失礼了,萧演干咳两声,道:&1dquo;侯爷。”
天子屈尊,苏致连忙要赔罪,萧演不等他开口,又道:&1dquo;朕记得令公子也入军一年多了,方才礼射不见他人,可是今年又要缺席啊?”
&1dquo;陛下,他入了军后便住在军中,与普通士卒同吃同睡,臣不统领南苑驻军,故而鞭长莫及了。”苏致打了个太极,又道,&1dquo;晏儿生性寡言,又直眉楞眼的,平时在家中都时常出言不逊。不来也好,免得顶撞了&he11ip;&he11ip;”
萧演露出戏谑的表情,刚询问如何出言不逊,四下却齐齐出一声惊呼。他立刻被吸引了注意,抬手示意苏致一会儿再说,望向惊呼的原因所在。
只见远处一匹黑色骏马飞驰而来,秋日天光下,那骏马皮毛油亮,一看便知是千里良驹。而马背上,一位少年身着与旁人别无二致的红衣轻甲,手持缰绳,因为太远,他五官显得模糊,可这一骑绝尘的模样却让人挪不开眼。
那少年口中一声呼哨,马儿跑得更快,连人带马几乎成了一道残影。众人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没看清后头的精彩。
直到快要抵达骑射点时,他猛然勒住缰绳,骏马被拉得一个急停,前蹄高高抬起,拖长声音嘶鸣。马鸣未落,少年旋即反手从背后箭囊里抽出三支羽箭,看也不看,搭弓便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