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想怎么管?你也是从情窦初开年纪过来的,这事管得住吗?”
“您想管,肯定有办法!”
齐王对自己母后颇有信心,“皇兄的态度,您也知道,再放任下去,那才是真的管不了了。”
“我倒是有个办法,就怕你不听。”
齐王欣喜:“怎么会?儿子一向最听您的话了!”
他绕到太后侧面,伸手给太后捏肩,“什么办法?”
太后莞尔:“你倒是真着急。”
“这怎么能不着急?他们俩凑一对,对咱们来说,实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太后笑意收敛,侧过头看着儿子问:“咱们是谁?”
齐王一愣:“咱们……就是……”
他伸手比划了一下,“这望春宫里的人啊。”
太后转回头去,齐王瞧着母亲神色不对,小心翼翼问:“儿子说错话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这话要是让琰儿听了,可有多难过?”
齐王忙辩解:“儿子不是那个意思,其实对他来说,也完全有更佳选择……”
太后一叹:“你自己选妃的时候,只要你喜欢就行,到琰儿便得衡量利弊、选个最佳了?”
“他怎么能一样?他可是太子!”
齐王蹲下来,扶着母后膝头,低声道,“我知道您疼刘琰,但东宫不可能只有一个太子妃,少年情动总会过去,他没有京华,照样能活得好好的,我们京华却不行!我不能让她去吃这个苦!”
太后默然片刻,才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齐王一喜,不料太后下一句竟是:“那就更不要管了。堵不如疏的道理,还用我细细同你说吗?”
“您是说……”
“京华如今还没有那个心思,你生拦着,不让她和琰儿往来,以她刚强的性子,只会适得其反。”
“那总不能放任自流吧?”
“世上又不是只有两条路,你上次不是说,瑟瑟家里有个侄女,也活泼好动,兴许跟京华合得来吗?”
齐王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多叫几个闺秀来,和京华熟悉熟悉,朋友多了……”
太后微笑点头:“你回去跟瑟瑟商量一下,给她们小姑娘们办个聚会,就定后日吧。”
齐王妃姓朱,乳名瑟瑟,父亲朱昭远因在北伐收复神都时立下战功,而获封卫国公,虽然去年以上将军衔致仕了,但齐王妃的长兄朱正明仍在灵州领兵、任宣抚使,是朝廷倚重的镇边大将。
她是家中幼女,长兄朱正明的女儿没比她小几岁,正和许京华同龄,齐王妃早就想介绍给许京华认识,只是一直不得机会而已。
所以齐王回来一说,齐王妃就高兴起来:“荷花都谢了,湖上没什么景致,孩子多了也不方便活动,要不就在流芳院吧?那里正好收拾出来了,两个皇子什么时候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