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太平洋战争主要战役 > 第12章 激战费卢杰(第1页)

第12章 激战费卢杰(第1页)

如果问士兵最不喜欢什么方式的战争,相信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巷战。在现代战争中,巷战可以说是最残酷的一种战法,双方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短兵相接,对战完全没有章法可循。近距离“爆头”

则是常有的事,场面血腥至极。

1994年,俄军与车臣武装在格罗兹尼展开巷战,战后无论胜方还是败者都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用亲历者的话说,当一整座城市都在尖叫时,你还有听过比这更毛骨悚然、更撕心裂肺的哭诉吗?

当然,考虑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下降明显,因此很多人想知道,遇到这种情况美国佬是如何应对的呢?而类似的战力还真有,那就是费卢杰之战。

2oo3年3月,美军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战后美国政府机械地照搬了当年改造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将伊拉克原政府的民事及军事领导人全部撤职。

然而伊拉克的国情并不同于德国、日本,美国政府的鲁莽之举导致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非常激烈的权力斗争。这有点儿像咱们的清末民初,清政府垮台后,全国遍地草头王。不管是哪路军阀的残兵败将,还是土匪流寇,只要手里有点武器装备,再拉帮结派凑几个人就能自己占个山头大王。

伊拉克的这些草头王,由于许多是拥萨反美的逊尼派武装,如此一来,原以为战争已经结束的美国大兵们便又陷入到了一场看不到对手的治安战之中。而两次费卢杰战役,就是美军当时碰到的最极端的案例。费卢杰位于巴格达以西约七十公里处,是连接巴格达与约旦叙利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2oo3年,费卢杰约三十万人口,九成以上的居民是逊尼派穆斯林。由于逊尼派占绝对多数,因此该地区一直是萨达萨达姆的主要支持区。

伊拉克战争期间,英美联军由南向北进攻,止步于巴格达,费卢杰因为不在英美联军的攻击轴线上,城市免遭战火屠毒,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一部进入费卢杰,与此同时,不少出生于费卢杰的复兴党高官逃回故乡,隐迹于市井。

对于这种现象,美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时候的美国政府,还没有长期经营伊拉克的打算,想着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扶持建立亲美政权。抓到萨达姆后就班师回国,大肆庆祝一番。

也正因为如此,驻防于费卢杰的第八十二空降师并没有控制整个市区,仅仅控制了某些关键要点,比如提供水电的公共服务单位。我们知道美国早先对伊拉克的治理吃相是极其难堪,具体可以参考之前的内容。

而美国一手扶持的伊拉克新政府也是腐败透顶,一点儿也不输萨达姆政权。渐渐的人们对美国人和新政府产生了不满,这民国咋还不如大清呢?

见民众心生怨气,“基地”

组织意识到搞事的机会来了。2oo3年4月28日,数百名费卢杰民众走上街头,在第八十二空降师驻扎的学校外,举行抗议活动。就在美军士兵试图用广播公告驱散人群时,混迹在人群中的不明武装分子以抗议民众做掩护,开枪袭击美军。美军遭到偷袭,当场还击,打死不少武装分子,但也打死了17名无辜群众。就这样,“基地”

组织的目的达到了。从这一天开始,他们赢得了费卢杰当地人的支持。后来,此类事件是越来越频繁。

6月,一辆巡逻的美军悍马车被Rpg袭击,导致一名士兵死亡。

11月,一架美军直升机在费卢杰郊区被地对空导弹击落,导致六名士兵丧生。而次年的黑水公司事件,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oo4年3月31日,四名黑水公司的美国雇员,在费卢杰市区遭到大批叛乱分子的伏击,四人猝不及防,均被当场杀死。伏击成功后,叛乱分子欢呼雀跃的将四具尸体挂在一座桥上,暴尸于众。这一幕被在费卢杰的外国记者拍了下来。

当天,经媒体报道,该事件传遍全世界。很多美国人看到这番景象,不由得想起了黑鹰坠落,想起当年在摩加迪沙被游街鞭尸的美国特种兵。从军事角度而言,零零散散的恐怖袭击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事后,前线美军多次建议决策层不要大动干戈。

但因为当时正逢美国大选年,小布什需要通过强硬形象为自己争取选票,因此在4月2日,也就是袭击生的三天后,小布什匆匆批准“警惕决心”

行动,命令此时已经接替第八十二空降师的6战一师对费卢杰的反美武装采取严厉的惩罚,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给其他城市的反美势力做个榜样。

这场行动的负责人是后来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有着“疯狗”

之称的詹姆斯·马蒂斯。在美军中,马蒂斯是实战派,他参加过海湾战争,指挥过阿富汗战争,研究过两次格罗兹尼巷战,深知巷战的难处。

于是,马蒂斯将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封锁、作战和战后处理。封锁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隔离城市,也就是切断费卢杰与外界的联系。为此,美军投入1。8万人对费卢杰周边城市实施佯攻,牵制外部敌人增援费卢杰,完成封锁后,接下来就是作战。

我们先来看一下费卢杰市区的布局,费卢杰位于幼拉底河畔,城区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三公里,蜿蜒的幼拉底河从城区西南角流过,河上有一南一北两座大桥,北桥的桥头坐落着费卢杰的综合医院,南桥则与十号高公路相连。十号高公路从东向西穿城而过,将费卢杰分成南北两块区域,名义上,北部以居民区为主,而南部则是工业区。

总体而言,费卢杰城区的布局比较混乱,街道密集狭窄,典型的住宅结构是被高墙包裹的两层房屋,前后各有小院,且具有多个出入口,房屋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条状街区。对于熟悉地形的防守者而言,这种布局,城内的每一片街区都是天然的巷战堡垒。当年的车臣战争情况与此类似,守军也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俄军第131摩步旅在突进格罗兹尼后。因为战术失误,坦克纵队的先导车和尾车被对手打翻而堵得动弹不得,整个车队成了对手的活靶子。最终,该旅3ooo多名官兵,包括旅长在内,8oo多人阵亡,1ooo多人受伤,78人被俘,损失坦克2o辆,损失步兵战车1o2辆,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

马蒂斯研究过格罗兹尼巷战,考虑到费卢杰的地形对武装分子有利,他没有让士兵开着坦克从一个方向长驱直入,而是将四个步兵营布置在城市的四角,目的是以区域压迫的方式不断收缩包围圈。另外,在进攻中,马蒂斯还要求步兵始终充当扫荡的主力,不求快,但求稳。坦克和两栖登6装甲车的任务则是随步兵之后在较安全的位置提供火力支援。

战斗打响后,6战五团一营和6战一团二营先起进攻。6战五团一营从费卢杰东南角起进攻,向难啃的舒哈达工业区推进,6战一团二营则从西北角起进攻,向同样最难啃的约兰居民区推进。配属于城市东北和西南方向的6战四团三营和二团二营暂时按兵不动。马蒂斯之所以没有让四个营同时突击,是因为他想把分散在城中的武装分子驱赶到一条更为集中的轴线上,以便聚而歼之。

4月7日,经过三天扫荡,美军拿下市区14的区域,马蒂斯的战术初见成效。不过,城内的武装分子也不是善茬,这些人有极强的战斗信念,且拥有较强的战斗素养,见正面迎战不是对手。武装分子组织起小规模、机动性极强的小队,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不断对美军进行骚扰。他们经常诱敌深入,诱导美军落入伏击圈,然后起突然袭击。

另外,武装分子也擅长利用舆论。马蒂斯在战前部署时,忽视了位于费如杰城西的综合医院的重要性,没有在起战斗后第一时间拿下医院。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是马蒂斯粗心大意,更像是有意为之,为的是让在交火中被误伤的平民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但很显然,武装分子抓住了这个漏洞,故意吸引美军在医院附近进行战斗。同时,他们还有意允许外国记者在医院入口处报道或拍摄伤员到达医院的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当缺胳膊断腿的平民被送进医院救治,而全球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这血腥的一幕,后果会怎么样?很显然,舆论会一边倒的倾向于反战。

第一次费如杰之战本就是小布什为了选票而仓促动的,现在舆论抨击美军,影响了总统大选,小布什自然也就不想继续打了。很快,白宫的停火命令便传到马蒂斯的手中,这令他大为恼火,因为根据他的估算,可能最多三天就能彻底击溃敌军,而现在收手,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但军令不可违,马蒂斯只好服从命令。

随后。以升官的方式调离了一线。第一次费卢杰之战因为政治压力匆匆开局,最终又因为政治压力草草结束,向人们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战争只是政治的延伸。

这场战役,美军有39人死亡,大约2oo名武装分子和约6oo名费卢杰平民被打死。战后,费卢杰当地的部族领向美军和伊拉克政府提议说,可以把当地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部队,赶走城里的武装分子。这个提议明面上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减小美军的伤亡和美国政府的舆论压力,二是可以分化敌人。美国政府和伊拉克政府都认为可行,于是由美军提供装备。后来又对美军倒戈一击的“费卢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