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乾坤已定扭转乾坤啥意思 > 第53章 初露锋芒1(第1页)

第53章 初露锋芒1(第1页)

公元前517年夏,经晋国君臣商议决定,在黄父举行诸侯会盟。盟会旨在召集诸侯共尊王室,驱除逆党。

此次盟会与会的有:鲁国亚卿叔孙婼、宋国右师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执政游吉、曹国国君、邾国国君、滕国国君、薛国国君、小邾国国君。

当然,作为盟会的起国,晋国是当仁不让的东道主,不仅负责召集各诸侯,还要主持盟会。

负责主持此次盟会的卿士大大出乎意料——年仅二十八岁的下军将赵鞅。

要知道,晋国已经很久没有举行盟会了。掐指一算,距离上一次召集诸侯已有十二年之久。这是士鞅向韩起提议之后,由韩起向年轻的晋顷公建议,由顷公下令,命六卿召开会议商讨后定的案。

回顾历次盟会,主持者不是国君就是执政,再次的也是中军佐上军将,绝不可能轮到下军。毕竟,与会各国出席者皆位尊爵重——小国是国君亲临,中国都是执政重臣代表国君。

这是难得的在中原诸侯面前展示晋国霸主威风的机会——重申诸侯一心,抗暴虐,平内乱,反对恃强凌弱,共尊盟主,维护中原和平。

这是机会稀缺的展露头角的机会——身为盟会主持人,代表晋国国君行事,一举一动皆是晋国最高意志的体现。担任这个角色,意味着权威隆盛万众瞩目众望所归。

为何这样的机会会落在赵鞅身上?轮排位,他属下卿;轮资历,他只比入卿不到两年的中行寅资深;论年轻有为,似乎还没有足够的经历证明他的卓越不凡。相反,排在他前面的韩起、魏舒、士鞅、智跞,前三人不用说,韩起历仕四朝,魏舒、士鞅仕三朝,智跞入卿年份也比赵鞅久。

挑选盟会主持人是六卿会议的核心内容,向来是一会一议。毕竟,这个人选太重要,牵涉的利益甚众,而从摆出来的条件看,赵鞅显然不是最优人选。

士鞅是个财迷,怎会放过在诸侯面前耍横逞威,伺机索要财物的机会?权力和金钱如同孪生兄弟,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只要以国君的代言人身份在诸侯国面前亮个相,与会诸侯便认定此人在晋国声威势健,有什么事不得找他摆平?这个效果达到了,还愁往后没有索贿纳财的买卖?更何况这次盟会还是他提议的,属于起人之一。

魏舒不爱出风头,沉默低调是他的一贯作派,料想他不会主动提名,也不会公然反对任何人成为代表。

智跞嘛,没有言权决定谁去或不去,但是如果主持人是他,也能胜任。毕竟,他有领兵去周王室问丧平乱的经验,入卿也有十来年,资历足够丰富。

赵鞅和中行寅,地位最低,年资最浅,只有听话服从的份。听完上司安排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执行,是身为下卿的本分。

依照以往的惯例,如果是身为中军元帅的韩起主持会盟,应该无人有异议。是韩起声称自己年事已高,恐不胜舟车劳顿,提议赵鞅代他出席。

士鞅第一个犯了嘀咕,魏舒在心里“啊”

了一声,智跞一惊,赵鞅则是低下头,不胜惶恐,中行寅一直紧皱眉头。

第一时间,无人提出反对,都是消化这个提议。

韩起又说,鉴于本次盟会主题单一——为了安定王室,组织诸侯向王室输送粮食,为确保周天子(周敬王)的安全,各国征召戍守的将士,准备明年兵将天子送归成周,顺道扫除王子朝余孽。不必劳烦长者,派遣年富力强的壮者前去便是。

言下之意,除了他,士鞅年纪不轻,魏舒嘛,也近花甲,就不要辛苦奔波了。已经排除长者,剩下就是智跞、赵鞅、中行寅。智跞已经露过脸,从诸侯国到王室天子都认识他。中行寅嘛,入卿不久,本职工作还没有摸出门道,配合上官,熟悉工作才是当务之急。

众人各怀心事却都不动声色,晋顷公也不反对,于是,韩起的提议成为决定,拍板定案。

就这样,赵鞅被推至台前,成就了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赵鞅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惊讶,那是因为,舅老爷已经提前知会了他。说实话,赵鞅是既忐忑又担忧。机会难得,自然兴奋期待。见识浅陋,又怕到时不堪重任,丢了晋国的颜面,自己也下不来台。

韩起十分坚持,他安抚赵鞅,凡事都有第一次。智跞带领籍谈一行去周王室问丧时,入卿也不久,二十出头。此时的赵鞅,比彼时的智跞成熟稳重得多,绝对有资格胜任角色。

赵鞅现,韩起变了,比从前固执倔强。不再是温和平顺,终日笑呵呵的好好先生。他对赵鞅的要求严厉了许多,一旦下定决心绝不容人质疑。既是晚辈,赵鞅只得选择顺从。可是,他能察觉到,一定生了什么事,推动舅老爷执意把他推到最前线。

其实,韩起的动机很简单——扶持赵鞅,让中原诸侯政要都记住他的面孔,以此迅建立他在晋国的威信,令人刮目相看。

儿子的离世惊醒了沉睡多年的韩起,他开始意识到,占据中军元帅一职多年,浑浑噩噩许久,许多机会擦肩而过,许多光阴被蹉跎。

今时今日,韩起能做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赵武去世,赵成入卿即做到中军佐,这个拔擢度前所未有。

追溯过往,拔的例子最突出的莫过于栾书升至中军元帅那次——公元前587年,时任中军元帅郤克病逝。去世之前,他力排众议,将下军将栾书提升到中军元帅之位,代替其职。就这样,身家单薄的栾书,成为自设立“三军六卿”

后栾氏家族的第一位中军元帅。

两相对比,栾书的升职度仍比不上赵成。赵成是一入卿就做到二把手,栾书则是在低位耕耘数年才升的职。

已经有过一次拔,韩起不可能再用一次特权,把赵鞅硬生生的升至中军佐。毕竟,此时的情势与赵武去世时已大大不同。

韩起幡然醒悟过来时,君主已经换了两位,各卿族的力量对比更是天悬地隔。

赵武在位时,晋国霸主余威尚存,君臣关系、各卿族的田产封邑赏赐等等,基本平衡。经过二十多年的展,已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此时此刻,韩起唯一能利用的就是抓紧自己在位期间握有的权力影响力,做更多有利于韩氏、赵氏的决策。

叔向劝他忧德不忧贫,他已能接受贫的结果,也欣然接纳俭养其德。

儿子韩须离去后,他忽然意识到,这样太过被动,于是,他改弦易辙,变得积极主动,坚持己见。

这在外人看来十分怪异突兀,却也不得不接受。无论如何,他的提议并不过分,理由也很充分。

就这样,赵鞅顺顺当当的拿到了这个角色。

仿佛一部大戏要上演,各流量小花大花卯足了劲,动用各种人脉资源,巴结各方投资制片,献媚取巧,秋波连连。不曾想,一部大女主的戏竟被一位藉藉无名刚出道不久的玲珑美女抢占了女主角。之前从未听说过她的名字,也没在哪个混脸熟的酒会盛宴见到过她。

正当众人满怀疑惑时,谜底终于解开——这部片子最大的投资方的董事长是女主角的至亲。众女铩羽而归,只得感慨,投胎是个技术活,胜过烧香拜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