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条鲫鱼。
伸手摘下第一条鱼,掂了掂,大概有个七八两重,还算不错。
前世的苏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最缺的就是时间,而如今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倒是很享受钓鱼的过程。
这么想着,苏牧会心一笑,将鱼放入了一个竹篓中,竹篓是他随手在河边捡的,看着还挺新,多半是某个心态爆炸的钓鱼佬丢的。
因为苏牧捡到竹篓的地方,一旁还横七竖八躺着三四节折了的竹竿,最细一截还绑着个铁钩,或许是某个钓鱼佬空军后的泄。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苏牧的心态更加放松,继续甩杆。
兴许是新手的保护期,又或是好运来了,之后挡也挡不住。
半小时后,第二条鱼被钓上,然后是第三条,第四条,不断有鱼被钓上。
苏牧的钓鱼熟练度随着甩杆缓缓增加着。
竹篓里鱼获随之增加。
“说不定有机会冲击传说中的连竿!”
事情有些太顺利了,让苏牧不禁有了几分遐想。
连竿指的是连续钓鱼1o尾左右,中途从不空竿,是对钓鱼佬的高度称赞,尤记得前世他的一个朋友,连竿后甚至在村里摆了一席。
不过很可惜,这一次苏牧没能成功连竿。
他在第六竿时就空了。
苏牧本人倒是不在意,能钓上这么多已经极大出乎他的预料了,看来这条河的鱼资源很丰富,钓鱼是可行的。
长夜无话,苏牧越钓越精神,也算是体验了一把钓鱼佬的快乐。
拂晓时分,村里的雄鸡开始打鸣。
苏牧收竿时竹篓里已是满满当当,有个二十来斤的鱼获。
其中最大的一条,苏牧自个估计有个两斤重了。
不过他没有钓鱼佬的习惯,不打算提着鱼获绕村子走几圈,做人做事要低调些。
天完全透亮前,苏牧提着竹篓回到家中,他先挑了两条最大的鱼放入自家的水缸里养着。
其余的则是放入脸盆里,装上一些水。
做完这些,他推着板车往杨林镇里跑,杨林镇比起黄桥镇小不少,但要近几里路,每五日会有赶集,算算时间,正好是今日。
苏牧年轻,脚力好,十里路只消一个小时就走到了。
八十年代是开放的初期,计划经济虽还在,但苏牧深知市场经济已然到来,并即将开始力。
赶集日的杨林镇无比热闹,供销社、粮站、各类铺子不少,还有十里八乡赶来的村民们在此摆摊。
村民们摆摊卖的东西不多,一眼能望到头,就是些手工制品,山货而已。
“投机倒把”
的年代才过去不久,市场经济虽已到来,但不少摊贩、个体商户们仍是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都不敢太过显眼,很是低调。
苏牧找了个街巷口停下板车,此刻时间尚早,但街上赶集的人已经多了起来,这个年代妇女们多半会选择在早上和傍晚出门买菜。
苏牧将鱼从板车上放下,其中一条鱼儿很野,一跃而起,企图翻出五指山,倒也真被它翻出了脸盆。
啪叽一声,摔在了地上。
一名妇人走过,看到这般有活力的鱼儿,眼前微亮,主动走上前问价。
“小伙子,你这鱼怎么卖?”
喜欢重回八十年代,从简化技能开始请大家收藏重回八十年代,从简化技能开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