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潜意识里,也知道不能一直跟大姐睡一块,早晚是要分开的,就是一时间接受不了。好比喝奶的小娃,突然间断了奶,肯定要不适应的。
房子盖好的时候,都快过中秋了。
春季种下的水稻也到了收割的季节,田野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有拿着镰刀,割稻子的。也有挑着稻把,往自家晒谷场奔走的。
他们这个地方,秋季少雨,河水退下去好多。所以赶在晴朗少雨的日子里,大家都抓紧着时间,能多干就多干。要不然万一下天公不作美,下雨了,就会使得水稻减产。
村里人再怎么忙,也不关宁九九的事,她只有一块田地,还是从李大山那要来的,也没粮食。新房子还有好些零碎的事情没收拾好,为了有更多的鸡蛋,她又买了五只老母鸡。
这回鸡笼里可热闹了,十只鸡,基本上每天能收七八个鸡蛋。宁九九一个鸡蛋也不卖,全留着做菜吃,给弟弟妹妹改善伙食。
吴青没过几天就走了,据说是收到主子的命令,要他赶往边疆。看吴青凝重的神色,宁九九猜测,这回麻烦不小。他走了也正好,宁九九也能更方便的忙自己的活。
按着她跟陈氏的约定,宁九九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一批肠衣。她收回来之后,都挂在屋里,暂时没动。看她这不急不缓的样,陈氏不止一次纳闷,连大梅都问过好几次了。
大梅家跟陈氏有亲戚,再说那次去镇上,林长栓是跟着一起去的,他知道了,大梅肯定也瞒不住。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问,宁九九就是闭口不答,还没到时候,说了他们也未必能听明白。
这几日,宁九九也有不少空闲时间。
家里过冬需要的柴,吴青在的时候就劈好了,整整码了半墙高的宁柴垛子,过冬足够了。
中秋过后,一连下了半个月的雨。
宁九九便开始着手做衣服,糊鞋底,纳鞋绑。做棉鞋之前,她先做了几双单拖鞋,晚上洗过脚,可以穿穿。拖鞋做起来简单些,只当练手就好了。
接连做了的几双拖鞋,宁九九的手艺突飞猛进,做出来的鞋,有模有样。还学会了绣花,在她跟烨枫的鞋上绣,都是很简单的,一朵梅花,或是竹叶子。
除了鞋子冬衣,还有棉被,这些都得准备了。
这一日,宁九九浇完了菜园,看着离做午饭时间还早,便准备回屋,把裁好的布,赶紧做出来,做成被套。这是她偶然想起来的。
古代人哪会想到被套一说,棉被一般都套着,被里被面,再用白棉线沿着被子的边缘纳上。
可是这样一来,拆洗就不方便了。所以宁九九就去镇上布庄,又抱了一匹青底白花的粗布回来。虽说是粗布,但是也棉花纺的,只要用淘米水洗过一遍,就会很柔软。
烨枫扛着虾网,后面跟着刘烨尘,两人一块从院门出来,正迎上挑着水桶回家的宁九九,“大姐,我带刘烨尘去后面捞虾,天黑前准回来。”
宁九九也没太在意,“别去河边,就在附近小沟里捞就行了,要是拎不动,回头叫我一声。”
他俩经常去捞小鱼小虾,虽然那些东西收拾起来比较麻烦,但宁九九会弄,蒸出来的虾酱,小鱼干,很是下饭。烨枫跟刘烨尘也喜欢吃,他俩便每天都出去一趟。
“嗳,知道了,”
烨枫头也不回的摆手。还不忘小声的提醒刘烨尘,走路看路,注意别绊摔跤。
看着她俩走远了,宁九九这才收回视线,把水桶挑回家,放到廊檐下,又去打了井水上来,把厨房门口的大缸灌满的。
她家的水井,就是在盖房子时修的。这活林富贵他们也会干,又不用另外请人,所以他们全包了。
有一点不得不说明。关于包工一活,之后王喜跟林长栓仔细算过了,宁九九也按着正常的盖房价格付给他们钱,刨去成本,人工费,也赚了些银子,跟自己单独干相比,的确划算些。
所以这几日林长栓跟王喜每天都凑在一块,研究下一步该咋做。虽然他们很想来问问宁九九,但碍于面子,也不好意思过来,只得在家里研究。
新盖的厨房地方很宽敞,修了个两口锅的土灶,两个土灶中间还个小锅,平时都是装满水的,这样在大锅里烧饭或是烧水时,中间的小锅就能时刻保持温度。
因为厨房大,宁九九他们吃饭都在厨房吃,里面有个小桌,摆几把小凳子,另外宁九九还买了菜柜,装菜碗用的。为了方便冬季泡菜,她特别去找了做坛子的作坊,定做了一批带坛口带凹槽的坛子。
等坛子里装了东西,上面加水,就能很好的隔绝细菌,不容易长霉。
中午还剩了些饭菜,足够他们姐弟三个人吃,宁九九在土灶下添了把火,把饭菜都搁在大锅里蒸着。
看着天快晚了,便开始收拾院子里晾晒的东西。
原先他们睡觉的屋子,现在成了储物间。宁九九头一批泡绿豆芽跟黄豆芽,不算太成功,她想了下,可能是温度,以及泡制的时间问题。后来因为盖房子,耽误了时间,就没再弄了。
眼下正在芽的豆子,也就是前天才弄的。她把储物间弄的很暖和,希望对出豆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