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马皇后看着自家涨幅出去的弹幕,出声提醒道:“陛下,《太平御览》记载,说那秦皇长八尺六寸。”
“长八尺六寸?!!这么高的吗?”
朱元璋低头看了看自己。
登时觉得自己不该问这个问题。
天幕之上,女音又是传出:
【夏夏为什么说秦始皇的棺椁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呢?当然是因为秦始皇本人很高!
那他到底有多高?】
【我们先来瞧一瞧秦始皇的佩剑辘轳剑。这是一把秦始皇的佩剑,锋利无比。
这把间剑长四尺有余,曾经荆轲刺秦,秦始皇就是因为这把剑太长,拔不出来,由此才产生了《秦王绕柱》1这一典故。】
【当时荆轲在刺杀始皇的时候,已经抓住了秦始皇的衣袖。秦始皇惊险之下,挣断了袖子,他想要拔剑应对荆轲,但是因为剑太长了,不能立即拔出。但是荆轲又一直跟着他不放,为了保命,秦始皇只好绕着大殿的柱子反复绕圈圈。】
天幕上同时还出现了两个Q版小人,其中一个人戴着佩剑在柱子旁边绕来绕去,而另一个人则是紧随其后,握着手中的匕,向绕柱子的小人刺去。
【夏夏模拟了当时秦王绕柱走的场景,秦始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避开刺客荆轲的刺杀,可见他是一个动作非常灵活的君王。】
此时此刻,
被形容非常灵活的嬴政:“……”
原本他被人刺杀这件事,只有当时在咸阳宫内的人人的见到了真实的情况,现在不光他们,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毫无疑问,刘彻的吐槽又在弹幕上飘过:
【刘彻:哈哈哈哈,剑太长了哈哈哈哈。拔不出来的剑戴在身上作甚?作饰品吗?】
【李世民:此乃秦王剑,一听就非凡品,若是能有幸瞧见,也无憾了。】
【武则天:比辘轳剑更有名的,似乎还有另一把。】
【朱元璋:区区一把剑而已,大惊小怪。】
嬴政看着天幕之上这些人七嘴八舌地讨论,不由得揉了揉眉心。
他就是花了钱请一批人来议论自己的大怨种。
【在当时那么惊险的环境下,政哥确实是被吓到了,因此大脑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想该怎么拔出这把剑,同时也忘了下令给侍卫前来护驾,所以说当时秦王绕柱走应当是饶了一些时间的。】
【惊慌失措的政哥啊,真的有点想看呢。】
刘彻认为天幕想看始皇在人前出丑的模样,于是觉得它很对自己的胃口,于是就把【想看。】在了弹幕上。
紧接着,下面一排的队形:
【李世民:想看。】
【武则天:想看。】
【朱元璋:想看。】
嬴政:……
天幕像是突然良心现一样:
【不过做人不能这么没有边界感,经典的秦王绕柱走夏夏是看
不到了。】
【当时还多亏了左右大臣让政哥“负剑”
,要不然政哥在这里挂了的话,咱们后面的历史又要改写了。】
【没准夏夏出个省就要自带翻译了也说不定。】
【所以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秦王以“负剑”
之势,拔出长剑,而辘轳剑据史料记载,有四尺三寸那么长,由此可见,政哥的臂长是相当惊人的。】2
【《太平御览》记载,秦始皇的身高八尺六寸,相当于是一米九八了。】
【这放在现代,真是秒杀一众小鲜肉。哦dbq,嘴瓢,小鲜肉怎么能和政哥比。】
【总之,夏夏是想表达,这个身高放在现代,也是很惊人的高度了。毕竟夏夏才一米六,政哥可能一只手就能把我提起来吧。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