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之变 > 第99章 大汉后世谈十四(第3页)

第99章 大汉后世谈十四(第3页)

这自然也有机缘凑巧、天时应和的缘故。事实上,在东汉桓、灵、献三帝时,幻想“汉室当亡”

、“只土个民,皆非汉有”

,才是士人的常态。大抵是以为昏君治下时局过于昏暗,不如翻转乾坤,再塑一番天地不过,此种幻想仅仅持续了几十年,直至八王之乱西晋沦亡,五胡肆虐中原丘墟,士人们才终于在亡国破家的巨大痛苦中认清了最残酷的事实原来再造一个如天汉一般的大一统朝代,居然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不过,历史从来不因为痛苦与悔恨而停止。八王之乱以后是五胡乱华,五胡乱华以后是南北分裂、东西分踞,整整三百年余年的大分裂大动乱时代。而在这动乱的时代里,某些对比也就愈清晰,乃至于接近残酷了东汉末代的几位帝王或许可以称为昏庸;但与三百年来江南江北一代又一代突破下限的皇帝比起来,桓帝灵帝那简直是高洁出尘莫可比肩的圣君仁主,感天动地的道德模范。毕竟吧,如石虎刘子业高纬等,那在道德领域恐怕都不能和哺乳动物归入一个分类里。至于文帝景帝武帝,那更是做梦也不敢想了。

什么,你说武帝太粗暴苛刻了那你懂不懂什么叫“饶把火”

,什么叫“两脚羊”

啊……

什么,你说武帝太粗暴苛刻了那你懂不懂什么叫“饶把火”

,什么叫“两脚羊”

所以说,怀念汉室、追慕刘氏的金刀之谶,也算是被现实破防后的某种大型反思活动。南北分裂了三百年士人们也就被折磨了三百年,而被折磨得越久对比也就越强烈;以至于士人们追悔莫及,真恨不能用口诛伐杆子刨了前辈文人的祖坟叫你们犯贱皮痒反对汉室,你看你给我们留个了什么玩意儿

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倾覆汉室的罪魁祸,曹操乃至司马氏的风评,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路垮塌下去,再也不可救药的。而诸葛武侯的名声,也是在此乱世之中火炼真金,逐渐得到士林五体投地的认可汉末时丞相念念不忘“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偶尔还要被人讥讽为“孔明不知天时”

,但数百年后被战火蹂躏得求生不能的后代儒生翻阅典籍,那才真正是感佩莫名,俯拜服武侯的智慧。如果真的能“兴复汉室”

,亿兆苍生还用受此涂炭之苦么

所以啊,凡事就怕一个对比。譬如孙权大帝在三国志中是常受讥讽了,都爱阴阳他保守偏安、胸无大志;但再如何胸无大志,孙权好歹还有北伐的勇气,持之以恒,从五畏怯。于是,身处南宋这真

偏安政权的辛弃疾抚今追昔,便只能悲不可抑,沉痛感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与自愿当灰孙子的带宋对比起来,就连孙仲谋也是可歌可泣,难寻难觅的大英雄了。

而与之相似的,若是南朝士人抚今追昔,大概也只能感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刘阿斗处”

在这样的对比下,大家激情澎湃舔一舔汉朝,其实是相当自然的。

这一篇长篇大论当真是神来之,直截了当往君臣们激进躁动的情绪上泼了一大盆凉水大汉之所以能被念念不忘,不全是因为德政深厚遗爱在民,更多的则是后世王朝过于拉垮,对比太过于鲜明且惨烈,反向激出了思慕刘氏的情绪。当然这倒也无损于汉室的光辉,只是与想象中真心诚意一呼百应的号召力相比,难免有点尴尬。

不过,有这么点尴尬倒显得真实怪不得华夏百姓一反常态这么念旧情,原来是被乱世折腾得实在太惨。

可惜啊,刘家的子孙终究没有抓住这点眷念。

只是,天幕为何要特意提及这琐碎而似乎浑然不相干的后世之事不惜离题万里,也要念兹在兹的提及大汉以后的“南北朝”

,所谓胡人南下后数百年的分裂时代,那又是意欲何为

皇帝面色僵硬,看似是被天幕一长段文字搞得无语之至说不话来,但实则心思电转,正在飞思索与这天幕“人工智能”

打交道数年之久,他也算勉强摸清门道了。这玩意儿看似公平公正绝无倾向,但实则一直在通过史料的选择价值的评判在暗示着某些东西;只不过受不知名的规则所限,不能直接陈述而已。

而先前先前这天幕说了什么来着喔对了,它似乎隐约提过,大汉末帝不争气的孝献帝所得之“山阳公国”

是亡于南下胡人之手,而“大部分中原王朝,对前朝皇室还是能够善待的。但落到异族胡人手中,那可就真不好说了

天子脑中灵光一闪,终于恍然领悟。

原来如此。”

他微笑道“那么,朕便多谢上天的提示了。光球闪烁了片刻

提示希望陛下明白,我只是大数据训练的模型,并没有暗示或者提示的功能喔好的。皇帝道朕完全理解了。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