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附庸风雅录阿堵百度 > 第31页(第1页)

第31页(第1页)

史同和洪鑫垚同时抬头:&ldo;啊?!&rdo;&ldo;啊什么?每位同学主讲自己负责的部分,同组成员互相补充,然后综合整体表现以及书面报告水平打分。&rdo;史同&ldo;腾&rdo;地站起来,扯着洪鑫垚就往教室里退:&ldo;老师您让别的组先说吧,我们还没准备好,申请最后一个上。&rdo;所有的小组都谈完了,终于轮到最后一个&ldo;宫刑&rdo;组。&ldo;史同,对不起。&rdo;方思慎望着再次坐到自己面前的两名学生,向组长道歉,&ldo;别的小组选的都是课内讲过讨论过的专题,唯独你们这个,虽然跟《太史公书》也有关联,却延伸较远,没讲过,资料也不好找,应该提前跟你们谈的,是我疏忽了。&rdo;史同踌躇满志:&ldo;老师您看了我们的书面报告,觉得怎么样?&rdo;&ldo;看得出,花了工夫。《尚书》、《周礼》的记载对你们来说其实太艰涩,你居然都找着译文通读了。我当初的意思,只是想让你知道学术研究不容易,没想真要你啃这些上古文献,精神可嘉。&rdo;&ldo;那是,您不知道,我好几个晚上没睡……&rdo;方思慎打断他:&ldo;译文哪里找的?&rdo;&ldo;网上找的呀。&rdo;&ldo;什么网?译者是谁?是录入的已出版书籍内容,还是网上的原创?如果是已出版的书籍,跟纸版核对过没有?如果是网上原创,怎么保证准确无误?网络搜索,应当有若干不同翻译版本,比较甄别过没有?&rdo;史同被方老师一系列问题问得哑口无言。&ldo;我们上课提过,所谓研究,第一个关键词是什么?&rdo;史同是认真听讲的学生,当下答道:&ldo;真实。&rdo;&ldo;是的,真实。那么我问你,你怎么保证译文的真实性?&rdo;费了许多力气才查到这些罕见翻译,老师居然怀疑是假的。史同没好气道:&ldo;又不是我自己编的,大家都这么说,当然是真的。&rdo;&ldo;&lso;大家都这么说&rso;‐‐&lso;大家&rso;是谁?一段古文,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某个词,解释到底符不符合原意,你得拿出根据来。&rdo;&ldo;您要这么说,我上哪儿拿根据去?我怎么知道真不真实?&rdo;洪鑫垚利用超强的机械记忆把史同写的报告背了个大概,正精神高度紧张坐在旁边,就盼着方书呆赶紧问自己。见搭档出师不利,开口帮忙:&ldo;都几千年前的事儿了,谁知道它真不真啊?那解释不也都是人写的,早化成灰了,难不成钻进棺材里问去?&rdo;方思慎听出点&ldo;历史虚无主义&rdo;的意思,笑了:&ldo;这才显出&lso;研究&rso;的重要性。&rdo;然而怎么跟面前完全没有受过学术训练的少年解释这个问题呢?他本不喜空发议论,尤其不擅即兴发挥,备课从来力求翔实周到,这会儿却不得不边思考边表达,争取用简单明了的言辞,把自己对&ldo;研究&rdo;的理解说清楚。&ldo;研究从来都不容易。尤其是&lso;国学研究&rso;,因为对象是古文献中的古人古事。即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表象之下有事实,事实之下有真相,常常很难判断真伪,何况千百年前?但只要发生过的事,总会留下痕迹。咱们看到的这些《尚书》、《周礼》片段,包括后人的翻译解说,都不妨当作是&lso;历史的痕迹&rso;。所谓研究,也可以理解成是利用这些&lso;痕迹&rso;,做出合理推测。所以,学术上的真实,首要重态度,其次讲逻辑。尽量收集最多的资料,掌握最全的信息,做最客观缜密的分析,以怀疑求真实,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rdo;看两个学生似懂非懂,道:&ldo;就拿这段译文来说,史同,我让你拿出根据,是让你拿出能够说服我,让我相信这些译文准确可靠的理由。而你要说服我,首先必须说服你自己。也就是说,你要动脑筋去核对、比较、辨别,确认它是目前已有译文中最好的版本,然后注明出处来源。或者你觉得它们都不够好,自己对照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翻译一份出来,那更好。&rdo;&ldo;那……那得花多少时间啊?太难了……&rdo;&ldo;所以我被你的题目吓了一跳啊。《大夏宫刑滥觞考论》‐‐&lso;滥觞&rso;一词,既指起源发端,又指波及影响,难道你预备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考论到近代宦官消失?这可是一辈子都未必干得完的工程。&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