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夏侯兰端起酒杯,预祝赵厶早日功成名就。
赵厶道:“自黄巾作乱以来,又有黑山、白波等诸贼作乱,似此无能之辈,皆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所虑者,唯西凉董卓尔。”
夏侯兰道:“灵帝病重时,为了削弱董卓之势,曾诏拜董卓为并州牧,令其所属部队皆归皇甫嵩统领,然而,董卓不但拒绝交出兵权,反而引兵进驻河东,以观时变。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若不图,后必为祸不浅。”
赵厶沉吟道:“我与皇甫将军有旧交,本该上书进言,劝他兴兵讨伐董卓,奈何皇甫将军是心善之人,不愿与董卓为敌。其侄儿皇甫郦亦曾力劝他出兵,言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即使这样,依然难以劝动其心,我若再劝之,使皇甫将军左右为难,是为不敬,如之奈何?”
夏侯兰道:“小弟有一计,名‘一石二鸟’,只是不知可行否。”
“哦?”
赵厶眼前一亮,满眼期待,示意道:“说来听听。”
夏侯兰道:“十常侍赵忠的私宅就在这邺城内,其亲信众多,都是贪利忘义之辈,大哥先以金银结其心,令其秘密进京,与十常侍里应外合,先逼死何进,再假传圣旨,令皇甫嵩出兵讨伐董卓。大哥从中取事,必能事半而功倍,何愁大事不成。”
“妙啊!”
赵厶两眼放光,大为叹服。
“大哥,请三思而后行。”
突然一个严峻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吓得赵厶一激灵,定睛一看,原来是赵云。
“此话怎讲?”
赵厶一脸懵逼,没想到赵云会反对,难不成喝了假酒?
赵云正色说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皆是因为十常侍朋比为奸,祸乱朝纲而引起。吾常听人说,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大哥岂可自坠其志,与十常侍同谋。”
赵云是个死心眼,烂好人,这个时候说出这番话,并不是成心要跟赵厶为难,其实是担心赵厶失了威望,引世人唾弃。这本是好意,赵厶也明白他一番苦心,所以挠着脑袋,显得十分为难,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
夏侯兰见状,笑着解围道:“二哥,此言差矣。岂不闻<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十常侍之罪,罄竹难书,令天下人所不齿,大哥岂会自甘堕落与狼狈为伍。今日之计,不过是借其势也,事成则势尽。”
“什么意思?”
赵云和赵厶面面相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夏侯兰解释道:“十常侍所倚仗者,唯太后与皇帝而已。何进一死,何太后必然失势,而皇帝年幼,其势不足,到那时,十常侍无依无靠,死在须臾。大哥以雷霆之势击之,一举可定。惩奸佞以化纯,扬正道于王庭,天下宵小之辈谁敢不服。彼时,朝野清晏,海内富庶,普天之下共享太平盛世,此皆大哥之功也。”
读书人就是拽,三言两语就解开了赵云的疑惑,又不显山不露水的把赵厶夸上了天,试问:“还有谁!”
服!
大写的服!
而且此计一出,何进引颈就戮,董卓无法进京,十常侍乖乖等死,这哪是一石二鸟,分明是一石三鸟。
“不,是一石四鸟。”
赵厶突然两眼放光,心里寻思:“到那时,拿捏天子还不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