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太平洋战争电影完整版 > 第6章 巴勒斯坦的那些往事(第2页)

第6章 巴勒斯坦的那些往事(第2页)

于是,197o年1o月,侯赛因国王又捏着鼻子跟阿拉法特签署的正式协议,规定巴解组织必须承认约旦主权和国王权利,并从城镇及村庄撤出武装,禁止成员在公开场合携带武器。但主客间的和平只持续了一年。

1971年,正在处理巴解和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约旦总理塔尔在都安曼被暗杀,一查居然又是巴解组织干的。塔尔总理当时正试图与阿拉法特争夺对4o万约旦境内难民的控制权。阿拉法特觉得,这些人不能给你啊,他们是我的筹码啊,不对,是我的人民呀。于是就把塔尔给暗杀了。实在忍无可忍的侯赛因国王,终于在1971年对巴解以及倾向于他的巴勒斯坦难民展开武力驱逐,刺刀、机枪、坦克统统上阵,用枪炮逼着阿拉法特赶紧走人,示意巴解组织在约旦的所有据点被完全捣毁,3ooo至4ooo名成员被击毙。连以色列人都没能取得过的辉煌战绩,居然在阿拉伯内斗中达成了。以色列人后来开玩笑说该给侯赛因国王颁一枚总统勋章。但事后证明,侯赛因国王这次下狠手是值得的。长痛不如短痛,看看其后“接盘”

收留巴解的黎巴嫩有多惨就知道了。

上世纪7o年代以前的黎巴嫩,在中东地区非常特殊,他民族、宗教混杂,却是中东地区最稳定的国家,旅游、银行、过境贸易给其带来高额收入,人民生活水平十分富足。都贝鲁特更成为与苏黎士并称的国际金融之都,号称“近东巴黎”

。黎巴嫩是当时中东极少数不依靠石油和外援经济,却已经接近达国家水平的国度。但所有这一切天堂般的幻影,随着巴解组织和其裹挟的难民的到来都戛然而止了。

1971年末,巴解残余与大批难民在约旦军队的武力摧逼下,被赶出约旦,涌进了黎巴嫩南部。在这里,在阿拉法特的“英明领导”

下,他们又重演了当年的那一幕,搭帐篷建立难民营,“巴解战士”

分枪支,将难民进行武装,武装人员持枪上街,让难民营独立于政府之外,俨然国中之国。然后“巴解”

向当地民众大肆散播种族、宗教仇恨和“泛阿拉伯主义”

,甚至公开屠杀当地的基督教马龙派,“帮助”

黎巴嫩阿拉伯人下定决心。

1975年4月13日,巴解组织成员冲进巴嫩一座基督教教堂,进门二话不说开枪扫射,打死数十个正在做礼拜的当地基督徒。惨案生后,早已经忍无可忍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终于以牙还牙,在当天就伏击了一辆载有26名巴勒斯坦人的公共汽车,将其乘客全部杀害。而后巴解更加疯狂的报复,基督徒开始对所有穆斯林还击,残酷至极长达16年的黎巴嫩内战由此展开。

直到1981年,受黎巴嫩基督教势力要求,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将军,率以色列军队武装干涉黎巴嫩内战,帮助黎巴嫩驱逐其境内赖着不走的巴解组织。在以军对贝鲁特完成包围动总攻时,连黎巴嫩的穆斯林武装居然都开始配合以军作战,主动提供了阿拉法特指挥所的位置,并语重心长的附言称:赶紧把这家伙送去地狱。不然那贝鲁特就快变成地狱了。是的,巴解组织在黎巴嫩赖的这些年,把这个中东原本最达、最有民族文化融合希望的国度,硬生生的改造成了各民族、各宗教民众共同的地域。

1981年后,黎巴嫩政府对巴解组织又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清剿“送客”

,一直到1991年才借着巴解一大金主苏联解体的东风,终于“清毒”

完毕。但时至今日,内战留下的创伤依然让这个国度满目疮痍,再起不能。

总而言之,自巴解组织成立以来,阿拉法特领着这个组织和巴勒斯坦难民,虽然没有解决巴勒斯坦的解放问题,却成功的搞残了两个阿拉伯同宗兄弟约旦和黎巴嫩。周边各阿拉伯国家看在心里,记在心上,不由得出一声赞叹,老二,你还真是个天才,本来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不是什么大事儿,愿意加入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入籍,不愿意的投靠一下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都是阿拉伯人,过个几代人,谁还分得清谁是谁呢?

但有了约旦和黎巴嫩的前车之鉴,更由于巴解组织坚持不愿意放弃对流散到他国难民的管辖权,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建制的接纳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难民。好家伙,别的难民放进来是要饭要钱,你们巴勒斯坦人可好,直接要命啊,接待不起,接待不起!

于是巴勒斯坦难民去无可去,巴解组织成功的将自己的人民绑架了起来,走投无路的他们只能跟着巴解组织跑回故土,一门心思跟以色列死磕。正好以色列这会儿出了个“和平总理”

拉宾,权衡再三之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建国。

于是有了1993年的《奥斯6协议》,阿拉法特还因此“蹭”

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但好心的拉宾可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之前收留阿拉法特的约旦和黎巴嫩都吃了瘪,如今被其视为世仇的以色列亲自下场,会有好果子吃吗?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奥斯6协议》签了,但巴以冲突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是愈演愈烈。

拉宾以后,以色列其实是在重走约旦和黎巴嫩的老路,扮演新的收养蛇的农夫。英国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对阿拉法特有一个统一而中肯的评价,他们说:这个人对巴勒斯坦人来说也许是父亲,但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却是绝对的噩梦。是的,为什么阿拉法特和他留下的巴解组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拼命的制造事端,一刻不消停呢?这是由这个组织的一些特质决定的。如前所述,巴解组织并非是在巴以分治后就诞生的,阿拉伯人最初甚至没有想过服从决议,让巴勒斯坦单独建国。

巴解组织的最初成型是1958年受埃及资助产生的,其诞生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给以色列添乱,以策应埃及的对以斗争。而自此之后,反以也就成了巴解组织和类似组织,摆脱不了的“生意”

。埃及对巴解断供后,冷战又刚好进入了“苏攻美守”

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出于在中东与美国抗衡的目的,开始支援巴解。

8o年代,苏联援助削减之后,又赶上伊朗伊斯兰革命,切齿痛恨以色列和美国的伊朗。又成为了该组织的大金主。所以巴解这些年来一直是在靠各种外国金援维持着。这些国家对巴解的要求是统一的,跟以色列死磕!跟以色列背后的美国死磕!想多拿金援,就必须不断“搞事情”

,宣示其存在感,所以这个组织是不能停下搞事情的。如果不反以、不反美,巴解组织治下就只有遍地嗷嗷待哺的穷难民,组织上层还怎么恰饭呢?

所以,反以、反美是巴勒斯坦唯一的“支柱性产业”

,不能丢。至于外国金援的那些钱都到哪儿去了?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巴解组织的腐败问题一直备受诟病,我们只知道曾经宣誓为了革命终身不娶的阿拉法特,在62岁高龄时娶了一个小他38岁的金碧眼的娇妻,并在死后至少留给她价值1o亿美元的财产。

这我就很奇怪了。按说阿拉法特整个后半辈子都在领着难民和他的巴解东躲西藏,哪儿攒下这么多钱呢?这就不好说的太细了。而无论他还是他的继任者阿巴斯,都在给新生的巴勒斯坦人灌输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困难都是以色列人造成的,等到你们用牺牲献身争取到了民族的独立,巴勒斯坦人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真相是,巴解组织上层领导人的生活其实一直都过得很好,甚至可以说是穷奢极欲,而巴勒斯坦难民们活得不如狗,反而方便了他们,鼓动民众仇以、反以,因为老百姓越穷困,就越愿意“舍得一身剐”

去充当恐袭的炮灰和人肉炸弹。巴以民族情绪越对立,冲突制造起来也就越方便,巴解的上层也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感,也争取外国援助。这种特点在这些年变得更加无解。

因为巴解组织的“反以”

生意有了强有力的竞争者,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近些年,阿拉法特亲手创立的“法塔赫”

,因为站稳了“代表巴勒斯坦”

的地位,收入来源也比较稳定,所以消停了不少。相反,哈马斯因为是“草根新生代”

,急于宣示自己的存在价值,所以更加激进。两派之间经常爆龃龉冲突,为的往往都是谁能代表巴勒斯坦接受外援的那点破事儿。

比如在2o21年5月1o日到5月13日的38小时内,哈马斯一口气向以色列射的175o枚火箭弹,造成了以色列六名无辜平民的死亡。出去这么多火箭弹,才死这么几个人,哈马斯这个战斗力也真是相当感人。而这些火箭弹不可能是工业孱弱的加沙地带自己生产的,其主要提供者据称是叙利亚和伊朗。明明效果不显着,哈马法斯为什么还干的这么过火呢?其实是在用这次激烈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

,以便日后越过法塔赫,直接从这些国际金主那里“接单”

换句话说,“反以”

这项事业现在在勒斯坦也“内卷”

了,为了互相竞争,以后两派反以的调门可能会越来越高,这片土地怕是没个消停了。只是可怜的巴以双边的普通平民,哈马斯要借这场冲突拓展他们的业务,却要白白耗费平民的财产,生命,当作赌本。

在欧洲历史上,曾有个普鲁士国,被戏称为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

,因为这个国家的组成目的不是给其民众谋福利,而是在战场上征伐。那如今巴勒斯坦又算是什么呢?极端主义恐袭本来是他们寻求建国的手段,到头来反而成为了这个组织的目的,起初,人民组成了组织,组织提出了纲领,人民本来是目的。最后。高领绑架的组织,组织裹挟的人民,人民现自己成了手段,这真是一出悲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