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刷短视频被古人看到 > 第28章 中央集权(第2页)

第28章 中央集权(第2页)

“接下来请欣赏当当当当,一个皇帝得权力有多大”

汉初皇帝们,“哦?很感兴趣”

【当初刘彻想打匈奴,遇到阻挠,想打匈奴,朝堂一堆人反对,根本就不听自己了。那么作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像刘彻这样的皇帝,能忍吗?那自然是不能忍。

但是丞相得权力大,位列三公,如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当时皇帝下达指令,到达丞相处,如果丞相不同意皇帝得指令,有权返回给皇帝。总之就是陛下的政令怎么怎么样,哪里哪里不合适。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而且这些丞相都是列侯,

汉武帝打击外戚,窦婴、田蚡死后,启用公孙弘为相,封平津侯,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同时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丞相作用减小。

另外,汉武帝还选用自己的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

。“中朝”

的官员可以随侍皇帝左右,比如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等都属于“中朝”

,直接听命于皇帝,汉武帝也逐渐扩大“中朝”

的权力。此后他下达的政令是直接下给“中朝”

,没有问题,丞相等"

外朝”

的官员就可以直接执行了,他们就是一个执行人,没有反驳的权利。而大司马则逐渐成为了西汉一朝权力最大的职位。】

刘邦“若中朝权力过大,大司马权力过大,皇帝无法控制呢?”

【不管之后到底怎么样,至少在汉武一朝,那还是听皇帝的。

另外,汉武帝即位后需要一套治国方针,当初的招贤令给他带来了董仲舒。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君权神授,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于是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以儒学治天下,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弹幕“被儒家忽悠瘸了”

“这个时候的儒术不单单是儒家”

“汉朝明明是外儒内法,被忽悠瘸的明明是程朱理学”

“我大汉朝自有国情在此”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嬴政“儒家,一群酸儒,不适合我大秦。”

刘启“董仲舒,此人朕有点影响。”

【但是汉武帝并不是限制了其他各家的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展。朝堂上也有儒家的大臣,比如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等。

同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并在地方设立乡学,设立举贤制度,为汉朝培养人才。

弹幕“所以汉武帝敢一茬一茬地杀人,他都不担心自己无人可用吗?”

“”

然后为了削藩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

满屏的“千古第一阳谋”

刘邦“千古第一阳谋,不知具体该如何操作”

刘彻“主父偃的推恩令,为何朕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

【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刘彻根据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的封地需要封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并且上报朝廷,而且所分封的侯国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

经过一系列举措之后,诸侯国的势力愈渐缩减,名存实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