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周培良辅佐灵德皇帝的十五年时间里。
初战便击退北方蛮夷胡人。
而后又横档大乾国军队数次大规模进攻,直至两国签订《神河条约》。
再之后,又随皇帝南下亲征。
这一桩桩一件件,他可以说是居功甚伟,可是结果呢?
他不但没有得到高官厚禄,反而被贬。
若是普通人,自然愤恨皇帝。
但是他却知道,这是皇帝的后手,是把他再一次当枪使了。
接下来的这几年间,他不在朝庭上主政,天下便开始动荡了。
此时,他便意识到皇帝老了,无心再动刀戈了。
如今。
百姓深陷灾厄之中,朝廷一个多月未有任何反应,辅佐这样的朝廷,他心累了。
“吴用小兄弟,若你愿意下山起事,我周培良愿意鞠躬尽瘁。”
周培良开口道。
吴独修再次摇了摇头说道,“我现在无心举事,只想救人。”
“洪灾在前,周先生如果愿意帮忙的话,尽量调集武安城的粮食去灾区赈济灾民,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周培良起身回道,“此事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你一句话了。”
“什么?半个月前就准备好了,那你为何不?”
吴独修质问道。
时隔半个月,都不知道死了多少灾民了。
“粮到灾区可以,但是以什么名义去赈灾呢?朝廷?梁山?还是武安城的那个程乐?”
“这是分这个的时候吗?这是人命啊!万千人命啊!”
“人命?如果天下没有一个统一的号召,没有一杆统一的大旗,今日我带人去赈灾,明日被我派遣的人就会被满门抄斩,这事儿谁来负责?”
听到周培良的话,吴独修才反应了过来。
皇权在上,所有想借赈灾名义笼络民心的人,都是杀头之罪。
这也是为何古来那么多的天灾,却极少有人去私自赈灾的。
没有皇权特许。
凡是私自赈灾的,一经现,下场都是很惨的。
血淋淋的历史也告诉了世人,‘好人不长命’这个道理。
吴独修满是歉意地对周培良说道,“周先生,很抱歉,刚刚我失言了。”
“哈哈,无妨!”
“先生也不必为难,这次的赈灾粮食只运到宋义手中即可,由他出手放。这运粮兄弟们的安全问题,待灾后,大旗拉起后,便由梁山担着了。”
这是吴独修想到的临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