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早前私下同他提起过在东昌侯府的事,祖母觉得陛下对洛姐儿有意思,便将洛姐儿送去陛下苑中过,结果后来陛下是留了洛姐儿在苑中,却是让洛姐儿同陛下在一处批注了好些时候的书册。
苑中内侍官和禁军侍卫多少双眼睛看着,陛下同洛姐儿什么事都没有。
翌日,陛下让大监明里暗里斥责了祖母一通,话里话外都是告诫祖母不要随意揣度圣意,祖母既脸上无光,又不敢顶撞。
后来太傅让洛姐儿帮着批注了好几日的书册,洛姐儿近乎闭门不出,连祖母跟前的晨昏定省都未去,太傅开口,祖母更不好拿此事为难洛姐儿,东昌侯府的事就这般不了了之……
建安侯世子心知肚明,此事如何会牵涉上太傅?
是陛下借太傅行事。
陛下本就不好女色,祖母偏偏这么明目张胆往陛下苑中送人,这不单单是随意揣测圣意,这般随意拿府中的女儿取悦人的举动应当触怒了陛下,陛下又不好亲自护着洛姐儿,才会借太傅的让洛姐儿抄书的名义,让洛姐儿在祖母跟前暂时不露面,慢慢缓和……
他当时猜想,应是陛下体恤洛姐儿一个庶女的难处。
但方才,陛下却几乎是明说了,洛姐儿是去源湖是他的意思!
那整件事,同自己早前想的就全然不同!
陛下恐怕不仅仅是护着洛姐儿,而且是喜欢洛姐儿,所以不愿意旁人拿她当作取悦他的玩意儿,尤其是洛姐儿自己的祖母。
宁王之乱才平息,朝中诸事未定,陛下惯来是心中有分寸的人,却在这个时候提起要接洛姐儿入宫,可见此事在陛下心里的位置,应当胜过旁事。
原本天子要召一个世家贵女入宫侍寝很容易,一道口谕就是。
但陛下召他入宫,亲自在他面前提起此事,是显郑重,也是透露给他,自己不想怠慢洛姐儿的意思。
陛下今日口中的用词,都是“安置”
,“接回京中”
,“接入宫中”
一类,既亲厚又有份量的词,全然不同于“送入宫中”
,“带回京中”
之类的冰冷字眼。且所有的话,主语都是陛下自己。
建安侯世子近乎猜到洛姐儿在陛下心中的位置,恐怕远不如旁人想象。
更有甚者,陛下口中“接入宫中”
四个字的意思,许是和他方才想的意思不同。建安侯世子顿了顿,有些出乎意料的念头忽得涌入心头,有些难以置信,莫不是陛下是要……
建安侯世子喉间轻咽。
宁王一事,建安侯府不偏不倚,实则就是向着宁王的态度,应当在陛下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
建安侯世子不敢在这个时候随意揣测圣意,建安侯世子拱手,低声应道,“洛姐儿能入宫侍寝,是洛姐儿的福气,也是建安侯府的福气。”
李彻瞥了他一眼,淡声道,“朕什么时候说了,要让她入宫侍寝?”
果真,建安侯世子喉间又重重咽了咽。
早前宁王之乱,陛下自顾不暇,还惦记着让禁军来建安侯府护卫。
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之事。
陛下要守的不是建安侯府。
陛下要守的是洛姐儿的娘家……
但他从陛下语气中听出了不满,这股不满,是明显冲着建安侯府来的,冲着祖母、父亲,还有他来的,他近乎可以断定,此次若不是陛下要接洛姐儿入宫,必须要抬着建安侯府的缘故,此时的建安侯府怕是已经吃不了兜着走。
建安侯世子叩首,“陛下恕罪。”
一语双关,当听懂的自然能听懂。
李彻看了看他,沉声道,“你让朕很失望。”
建安侯世子垂眸。
李彻的声音继续在头顶响起,“太傅同朕说,你是他信得过的人,宁王之乱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建安侯世子眼底猩红,这一层纸隔在君臣之间的纸始终要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