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丫头带着颤音应下走了,宁芳只听外间竹帘一响,一个穿着墨绿褙子,头梳得整整齐齐,戴两枝朴素银簪的中年仆妇走了进来,后头还跟着头花白的大夫,并两个婆子。
直至人撩起粉红纱帐,将雕着玉簪花的银钩挂上,床上的小姑娘才揉着眼睛,装作刚醒来的模样,迷糊问道,&1dquo;徐妈妈,是下雨了吗?我听到沙沙声了。”
徐妈妈顿时惊喜了,&1dquo;哎哟我的姐儿,您可算是醒了,余大夫快来瞧瞧!”
因年纪小,也不用避讳什么。老大夫笑呵呵上前,给小姑娘把了个脉,又看看了她的舌苔,便跟徐妈妈道,&1dquo;姐儿既退了烧,又能认人,便无事了,只要再吃几服药好生养养便是。”
宁芳又问,&1dquo;那能开窗透透气么?屋子里一股子药味,好苦。”
余大夫忍不住捋须道,&1dquo;良药苦口,病才好得快。不过今日天气沉闷,开开窗子倒是无妨,只要不吹着人便没事。”
但徐妈妈到底只敢命人开了小半扇窗户,又嘱咐留在屋里的婆子用心伺候,这才送大夫出去抓药,走到窗下才低声道,&1dquo;家里小丫头不懂事,还请余大夫多多包涵。”
老大夫活一大把年纪,什么内宅阴私没见过?当下便道,&1dquo;方才那几个小丫头说什么了?老夫耳背,可一字没听清呢。”
&1dquo;多谢&he11ip;&he11ip;”
听他们渐行渐远,宁芳服了药,又喝了半碗小丫头端来的米汤,有了些力气,才一个人窝在小被窝里,皱着小眉头想心事。
如今是大梁朝,永泰年间,而她却莫名有着一份来自一百多年后,大粱朝文德年间的记忆。
这世的娘亲夏氏,就三天前撞墙求死的那个夏珍珍,原是她们老夏家的曾姑奶奶。
小时候脑子不好,好多事情记不清。也就是到了最近,宁芳才不知怎么突然开的窍,渐渐记起前生,啊不,应该是后世的事来。
不过在后世里,她的这位娘亲,可是大大的有名。
虽以商户之身,嫁入以书香传家的金陵宁氏,却是深得婆母喜爱。后来还因&1dquo;贤孝淑德”,替娘家挣回一座牌坊,不仅是老夏家的骄傲,更是无数姑娘们,包括宁芳的偶像!
可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休妻?
而且,她还那么胖!
跟流传下来,被夏家珍藏在祠堂,供夏家后人一年拜见一次的画像上,那个美貌端庄,温柔可亲的女子一比,完全换了个人好么?
而尤为重要的,是家谱上记载,夏珍珍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一子二女。
而身为长女的她,是年少早夭的。这,这叫后世也只活了一十六岁的芳姐儿情何以堪!
果然,是她投胎的方式不对,所以注定要做早死鬼么?
宁芳略忧伤。
第3章家事
秋雨绵软,只下了约摸小半个时辰便停住了。
未浇灭残留的暑气,反把院子里的药气都逼得四散开来,和晚香玉、栀子、茉莉等各种花香一混,越烘得人头疼。
要说这梁溪县的宁氏老宅并不大,只是一个三进的小巧院落,刚好只够宁四娘小两口居住。后因两个儿子6续长成,才将东西隔壁分别买下,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T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