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殷州市的老字号,居然是一家渝州豆花鱼,你之前消息说吃饭,我还以为是皮渣或者扁粉菜呢。”
李裕笑了笑,提起茶壶往茶杯里倒了点热水,先把杯子涮一下,再重新倒满,摆到了周若桐面前。
他一边忙活一边说着这家店的历史:
“快三十年了,比我都大,很多殷州人,包括我同学、我爸妈,都是这家店的粉丝。”
周若桐端着茶杯抿了一口,然后从旁边的纸袋里掏出个红色本子:
“喏,这就是捐赠证书。”
李裕接过来,打开证书,看到里面写着感谢李裕先生捐赠北宋银锭的字样,另外还有银锭的编号和具体尺寸,很详细。
证书的落款写着周秉良三个字,李裕好奇的问道:
“这位是……”
“我二伯,一生痴迷宋朝文化,自打拿到银锭,他就恨不得搂着睡觉。”
周家是京城大族,以研究古文化和文物为主。
家里人才多,研究的历史涵盖各个朝代,每次家里的聚餐,几乎都是历史系教授的大聚会。
国内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厚古薄今的毛病,周家也不例外。
研究的朝代越久远就越有言权,越接近现代家庭地位就越低。
辣子鸡端上来后,周若桐一边吃一边说道:
“我姑父是研究民国文化的,已经是国内权威了,但依然被家里人瞧不上,好几次差点不参加家里的聚餐。”
李裕夹起一块煸得外酥里嫩的鸡肉送进嘴里,笑着问道:
“你选择商朝,就是怕被长辈们念叨吗?”
“对啊,原本想研究夏朝的,但夏朝只存在概念中,没有研究实体,只能退而求其次……自打我选择商朝,长辈们就没有朝代鄙视链了。”
你直接站在了他们头顶,还咋鄙视啊……李裕见服务员把豆花鱼端了过来,便将辣子鸡的盘子摆到一边。
等豆花鱼放好,他对服务员说道:
“两碗米饭,两碗冰粉。”
吃豆花鱼最好要一碗冰粉,这样被辣到或者被烫到,来一口冰冰凉凉的冰粉,立马就舒坦了。
两人边吃边聊,还挺投缘。
得知李裕曾经在京城开过点心厂,周若桐好奇的问道:
“都在京城开厂了,为啥还回来做民宿啊?”
李裕用漏勺给周若桐盛了两片鱼,笑着说道:
“设备太老,成本高,加上点心生意不好做,索性卖了设备和业务……听说厂房被林记美食的老板租了下来,也算物尽其用了。”
说起林记美食,周若桐立马来了兴趣。
自打来到殷州工作,她每次回去都要到林记吃一顿,那里每道菜都很经典,还经常能遇到清华或者北大的教授,大家边吃边聊一些古文学,颇有魏晋之风。
两人就这么吃着聊着,气氛很融洽。
吃得差不多时,李裕起身去卫生间,顺便让前台结账。
而周若桐则是拿着手机跟闺蜜分享今天的美食:
“下次你再来殷州,我带你尝尝,味儿特好,鱼和豆花也特别嫩。”
正消息时,门口进来一对情侣。
男的个头一米八左右,长得非常魁梧,看起来像个健身教练,但又比一般的健身教练多几分灵巧。
女的不到一米六,身材有点胖,打扮得很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