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淮南大水,朝廷直接调拨银子作为俸禄,放给参与救灾的人。
周围行省的不少心思活络的百姓也都闻讯赶了过来。
土地交给别人种,孩子交给老人带,能干活的壮劳力都想碰碰运气,赶来了淮南。
大家都清楚。
干这个可比种地要赚的多得多了。
每年累死累活多长时间才能赚到一口饭吃?
现在只需要来做些体力活,个把月的时间就能赚到那么多钱。
何乐而不为呢?
数日之后。
看着源源不断赶来的年轻人。
刘图心情大好。
衙门里,书案上摆满了雪花一样的感谢信。
全都是感恩戴德,夸赞朝廷政令的话。
佐官在一旁,一封一封的封存起来。
“刘大人,这些可都是您的功绩,等到这次治理结束之后,朝廷肯定要给您升官了。”
“说不准直接调任道朝中,做个尚书或者侍郎呢。”
他一边勤快的收拾,一边殷勤的奉承。
但是刘图却没有半点这个意思。
“赈灾也好,推行陛下政令也罢,全都是我的分内之事。”
“做好分内事,有什么可夸耀的?”
“咱们前几天光忙着赈灾,调度人手了,没有给朝廷送去折子。”
“如今陛下看到了这些,一定会龙颜大悦。”
他将手里翻阅的感谢信归置到一起,放到一旁递给佐官。
自己则是研究淮南水系的舆图。
经过几日的加快加急处理。
不少地方的大水已经初步控制住了。
虽然河道和堤坝还没有修建起来。
但是只要堵住了缺口,后面就可以有条不紊的慢慢来了。
“这些信件,你都收好了。“
刘图捉起毛笔,挽起袖子在纸上写着治水现状。
“百姓歌颂的不是我,而是陛下。”
“我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推行者,如此好的政令还是陛下想出来的妙招。“
想起当初登基时。
那个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实战的陛下。
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利刃。
刘图心中好像一股郁郁已久的陈年怨气终于吐出来了。
身为清官。
他不怕和刁民斗,不怕和同僚斗,更不怕和困难斗。
唯独怕的是皇帝不理解,怕的是自己在中间收夹板气。
但现在,李书瑶的一纸政令让他看见了未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