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7点,第三大队的晒谷场灯火通明,梁湖领着队员们打手电筒站在台子上,晒谷场四周的灯笼也点燃了,犹如秋收时的亮度。
松江公社七个大队的村民站在寒风中,不少村民因棉衣单薄而瑟瑟抖。
苏瑾裹紧身上的军大衣,抬瞧着台子,刘河作为暗线,着手调查村里养家禽的情况。
第三大队的村民们低垂着脑袋,谁也不想多言,村里出现如此的败类,他们在其他村子面前抬不起头,又担心村里的娃娃们婚姻问题。
王大红三人瞧着苏瑾过来,围在她的身侧,6石毅则站在苏瑾不远处,若是有突状况,他可第一时间把苏瑾护在怀里。
“小瑾,你怎么这会才来,如果不是6部长亲自领着你过来,林腾会给你记旷工呢。”
刘颖三人在知青点的时间长,对老知青们更有所了解。
苏瑾惊讶的打量前方十几个老知青,他们已住在村民家,与新知青的关系并不融洽,老知青对新知青有所隐瞒。
“小瑾,我听说老知青们都与村东头的村民们搭伙,你说我们几人可要按照着规矩来?”
王大红三人有些拿不定主意。
6石毅与苏瑾住在一起,苏瑾的消息应该更为灵通。
苏瑾听后微蹙眉头“我刚才过来,瞧见鸽委会的副队长去村东头查出东西,说是一根大黄鱼呢。”
四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苏瑾在提醒三人前,特意看了6石毅一眼,得到对方的允许后,她才低声说着。
我的天!
三人都是一脸吃惊,被人现藏着这个,绝对要被送农场的。
“不知道是谁家,估计一会就知道了。”
苏瑾暗戳戳的提醒道。
苏瑾自认为尽到义务,她们听后继续选择村东头居住,她是没必要救她们的。
“我们准备去村长家附近人家搭伙,距离你家也近,咱们四人碰见事情,还能相互帮忙。”
王大红听过第三大队的事儿,心中很是不安。
6石毅听到王大辉的提议,他不在意她的不信任,等过年后,他无法时常陪在苏瑾身边,有人照顾苏瑾,他反而更开心。
苏瑾开春要春耕,他最多只能在下班时帮忙。
“小瑾,听说春耕新知青都拿不了太多的工分。”
卢珊听老知青的话,心里咯噔一下,“我没多少力气,估计无法以工分来换取粮食。”
卢珊的手里有票和钱,她们还有一笔补助的费用,她们能在村里买粮食。
“听6石毅提了,秋收之后就可以从村民手里买粮食,”
苏瑾低声解释,“另外,如果真的没口粮,可以去大队长那里买一些,村里的粮仓内有粮食,咱们过去拿钱买就好。”
“你准备多少口粮?”
卢珊看向苏瑾问道,“家里都是父母弄两世,我从没犯愁过。”
“6石毅有分的粮食,我又买拿家里给的票和钱买了细粮,两个混着吃就好了。”
苏瑾考虑了一下,“买了5o斤的大米,6石毅回头和村长说,再买5oo斤的粗粮运回家,要坚持到8月份秋收后,多买些准没坏处的。”
有6石毅在后面做支撑,她们能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三人明天也过去,我们先买猫冬的口粮,毕竟是在人家那里搭伙,估计要出粮食的。”
王大红与其余二人对视,想着等开春后,再去用票和钱买细粮。
苏瑾从小圈子里退后两步,走到6石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