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总结道。
“嗯,对。”
“所以才说,这个层面上,大家都是交流,而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者定论了。”
老大认可。
“嗯,果然,投资到最后,还是变成了洞察力,敏锐度,判断力的区别了,哈哈……”
杨旭笑着说道。
“哈哈……”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知识背景,喜好等,都不一样。”
“因此,最后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老大附和。
“嗯……”
“那,要怎么样开始,一步一步地去了解这些,建立起自己的投资知识库呢?”
杨旭已经明白了老大所指。
“随便看,哈哈……”
“随便研究……”
老大笑答。
“哈哈……”
“那一般从哪里开始比较好?”
杨旭继续追问。
“嗯……”
“看研报吧。”
老大给出了一个建议。
“研报啊……”
杨旭忽然有点迟疑。
“那玩意儿,能信么?哈哈……”
杨旭意味深长地笑着问了一句。
对于做广告的杨旭来说,这些所谓的研报,在他眼里,跟广告没有太大的区别。
水分太大。
甚至,在市场里,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机构,专门为了配合某些资金,在对应的节点,布“合适”
的研究报告,以及预测价格。
在广告行业里,曾经流行这么一个说法:
那些所谓的时尚杂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
而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是一群每天加班的广告人,告诉买不起房子的人,应该像富一样享受生活。
而让杨旭更觉得讽刺的是,好多广告,其实不过是一群月薪几千的文案,佯装自己是亿万富豪,企图用这个阶层通用的语言和感受,去打动这个阶层的人为产品买单。
那场景,杨旭想想就觉得,带劲。
“哈哈……”
老大也会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