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跳下沙,向着书房外迈去,很快便没了踪影。
。。。。。。
静不下心来看书,实在闲来无事的贺夕明,忽然心血来潮,想着难得女装一回,不如自拍一下留个纪念吧。
反正签售会之后,这辈子应该也不会再女装了。
贺夕明一贯是有了想法便会立即行动起来,于是他利索地掏出手机,打开了前置摄像头。
手机屏幕中再次出现了那位天使少女,不论看几次,贺夕明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一时间总是会下意识萌生出一个念头——这个人不是自己,而是《地狱树》中的“弥拉”
走进了现实。
“弥拉么……”
贺夕明沉醉地看着手机中的自己,不禁回想起《地狱树》中,弥拉的几句台词。
。。。
“…如果不是为了飞翔,我们要这翅膀有何用?”
。。。
“我飞翔的越高,地面上不会飞的人眼中,我的形象就越渺小……”
。。。
“追求光明的道路,注定是孤独的……”
。。。
“无需光照,我将化身太阳,以我之神力降下恩典,用烈火铸就一个无上的世界。”
。。。
如果让贺夕明用一句话来形容“弥拉”
这个角色的话,那就是——自缚的理性,极端的理想。
弥拉不像妹妹莉莉丝那般困住双翼,始终自由地翱翔于高天。
看似自由,实则一直被自己顽固而死板的理性所束缚,反倒没有妹妹莉莉丝活得通透、豁达。
而弥拉所追寻的理想,则是极端地将世界划分为黑与白,却看不清这世界是一抹精致的“灰”
。
鉴于作者林心璐是心理学方面的学者,贺夕明也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过解读。
在他的解读中,“弥拉”
这个角色,正是对应着一个人的“我”
。
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本我”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