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是经期的反应,以为天生感性的女孩子们都是这样,没什么特别的。
直到某天下午,她在图书馆里,无意间翻开博尔赫斯书籍。
薄薄的一本诗集,名字很美:《深沉的玫瑰》
诗集开篇收录的第一首诗,是《我》:
“头颅、隐秘的心
看不见的血的道路、
梦的隧道、普罗透斯、
脏腑、后颈、骨架。
我就是这些东西,难以置信,
我也是一把剑的回忆,
是弥散成黄金的孤寂的夕阳、
阴影和空虚的缅想。
我是从港口看船头的人;
我是时间耗损的有限的书本,
有限的插图;
我是羡慕死者的人。
更奇怪的是我成了
在屋子里堆砌文字的人。”
十几行简短的文字还未读完,确切地说,从“我就是这些东西”
开始,狄玥已经泪流满面。
“那我是什么东西呢?”
这样悲凉的念头出现后,她自己也是一怔。
这是狄玥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精神状态。
她站在高大的架与书架之间,在安静得翻开书籍都会怕纸张脆响打扰别人的空间里,擦掉眼泪,坚定地判断:我不对劲。
没有任何医学经验和依据。
但也许,人类本身就是聪慧的动物,在濒临危险时,会想到自救,甚至不需要证据就能做出判断。
狄玥从4岁开始被家里规定每天的时间,杜绝一切娱乐活动。
哪怕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仍然要住在家里,时间并不自由。
她身边有无数只眼睛,总在盯着她、看着她。
她必须优秀,不然会被她现在的家庭抛弃。
但这天下午,狄玥没有按照那些时间表上的计划,她快步走出校园,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对司机师傅说出了一条酒吧街的名字。
那条街很有名,连外地的游人都知道,但她从未去过。
在那之后,狄玥叛离了自己乖顺地遵循了近20年的规矩。
那条浮华绚丽的街,狄玥每天一家,辗转于各类Bar、Club、LiveHouse之间。
这期间,她有两个发现,一好一坏。
好的是,基于她的听话乖顺,家里那些优秀的人以为她只是跟着导师在学习,并没有起疑心。
坏的发现非常坏,那就是,没有东西能救她——
驻唱歌手娓娓诉说般的歌声;调试过的、含有糖分的酒精;刻意朦胧以营造故事感的光线;群魔乱舞的频闪射灯。
DJ手指下的旋律、舒缓的琴声。。。。。。
统统都救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