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戈听着他的问话,停顿片刻,道:“你看了,便知道。”
郭信还是费解,嘀咕:“好,我等着。”
当晚,郭信与郑易走后,燕云戈独坐书房中。
他手上拿着白日里郭信看过的那封奏折。
昨日回家后,他一气之下将其写出。后来酒醒一些,把折子递上去的心思就淡了。不是心软,而是觉得没有必要。
可多了郭信那一出,燕云戈又重拾起折子看了看。
不怪郭信误会。满朝文臣武官看到上面的内容,怕是都要说他忠君。天子怎能无嗣?哪怕是与父祖比起来子嗣不丰的先帝,也有四个长成的儿子。
不像6明煜。此前当皇子的时候情况便特殊,无人愿与他结亲。好不容易出了头,他又与燕云戈纠缠在一起。如今登基近一年,后宫还是空的。
半晌,燕云戈慢慢吐出一口气,想:那就递上去吧。
告诉6明煜,自己与他再无一丝可能。
接下来几日,郭信向燕云戈确认过折子已经交到通政司,而后就开始翘以盼。
他等着皇帝有所反应,偏偏等了数日,朝中一切如旧。
私盐案查得拖拖拉拉,始终没什么结果。陈修、上官杰那两人像是又有不和,莽撞如郭信,都听出几次两人言辞中的交锋。
除了这两家,礼部也忙得人仰马翻。皇帝在宁王册封以外又给他们找了差事,是召诸王嫡子来长安。
这话刚出来时,不少人下意识往安王方向看了一眼。
皇帝病了的消息早就传开,也有自诩聪明人的早早开始打算。原先以为受益最大的会是安王,如今看……
安王面上倒看不出什么。
“聪明人”
们又转回目光,各自思索。
如此等了几天,郭信开始和郑易嘀嘀咕咕:“云戈那话到底是真是假?这都几天过去了,皇帝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郑易无奈,说:“还要什么反应?他有没有看到都不一定呢。”
郭信听着,“啧”
了声,说起其他:“早知皇帝不行了,我们宁王……”
郑易说:“不。不管知不知道此事,宁王的状况都不会改变。”
或者说,正因为宁王是这样,皇帝才会这么决断。
郭信不解地看他。他还想分辩什么,郑易却又开口,说:“此次要来长安的王子,年龄都在十三往上。”
郭信叹了一声。郑易看着,不知好友听没听懂自己的意思:十三岁,说来已经是可以开始接触政事的年纪了。做出这样的布置,明显是要绝了安王的掌权的路。可皇帝与安王之间哪有那么深仇怨?能这般考虑,多半还是为了燕家。
郭信不懂,可云戈能不懂吗?
想到这里,郑易也开始叹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