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明月夜英雄版 > 第37章 南 北 楚 州(第2页)

第37章 南 北 楚 州(第2页)

九曲淮河十八道道弯,弯弯的河水流过多少年?淮河儿女风里生来浪里长,水上的渔歌代代传。

一篷斗笠那个头上戴,歌曲绕过金沙滩。两岸青山望不尽,淮河歌谣声连天。。。

九曲淮河十八道道坎,坎坎的河水荡漾多少年?淮河儿女风里生来雨里长,船上的渔歌唱千年。

一竿青竹那个浪里摆,歌声此岸传彼岸。两岸稻浪望不尽,淮河谣曲响连天。。。众人凝神倾听,大声鼓掌喝彩…

一曲唱毕,渔舟落于身后…

晚灯掌起,县衙驿站朴素干净,一丝蛛网都不见。

张子公随手翻阅狱讼文书,清晰简明,有条不紊,又让张子公对6凯生出不少好感。

简餐便饭,让人宾至如归,又问些关于民生的细琐之事,张子公方才放过6凯,安然入睡,这是他几月来睡得最安稳的一次…

众人亦早早入睡,明日将启程直奔楚州。

楚州,位于淮水下游,跨淮河两岸,金、南宋时期,已成为两国前沿阵地,城池朝秦暮楚,此时,楚州南部控制在宋朝手中。

次日,离开吴城,顺流而下,不半日,即至楚州码头。

下船登岸,早有知州蓝师稷率府衙官员在此迎迓,寒暄一番,张子公将一行简略介绍。

蓝师稷给人感觉精明,他文官装束,六十不到的年纪,中等身材,白面有须,颇有精神,眼神与铁宗南甫一对视即刻移开,颇有含意。铁宗南心中一紧。

蓝师稷随行的一员将军格外引人注目,他身轻体健,腰悬宽大战刀,四十左右年纪,紫堂面容棱角分明,浓眉下的眼神沉稳而坚定,正是游击将军、水军副都统郑彦祖,以骁勇善战闻名。

他对铁宗南轻轻颔,铁宗南亦报以微笑点头。

众人随蓝知州返回城中。

楚州城池高大,道路宽广,沿街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不同口音的商旅牵骡赶马或出货、或采购、或问路,更多的是打尖住宿,次日起行,一副安居乐业的太平气象。

蓝知州将大堂主位留出让张大人上位就坐,张子公问些民政、讼狱之事,蓝师稷均对答如流,但张子公总感觉他说的过于表面,似是有备而来。

随后张大人又问了些籍贯出身的话,蓝知州趁机打个哈哈:有件事得让钦差大人得知,师稷近年身体渐衰,告老折子已于年前递上,不日吏部即将批复…说完,压了口茶,目光余角若有若无瞥了张大人一眼。

张子公心里一震,不动声色:蓝大人身体尚健,何故如此?老夫年已古稀,尚无退意,自认雄心不减壮年…

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唉…唉…唉,下官贱躯怎比得上钦差大人?有道:不谋其政,不在其位,纵然师稷有心,奈何身体不允许呀?

众人面露讥嘲之色。

蓝师稷脸一红:下官纵是退隐,亦会心系朝堂。

张子公笑笑,心道:这老狐狸,指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铁宗南道:听说楚州有一盛景,称第一山,离此不远,宗南和众人意欲一同前往领略…

蓝师稷来了精神:不错,第一山原名南山,又称都梁山,大书法家米芾从汴京南航,一路都是平原,入淮时初见南山,惊喜之下,即兴赋诗:

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他手书“第一山”

三个大字,勒之于石,南山渐成文人、学士寻胜荟萃之地…

铁宗南点点头,道:我朝新科进士郑汝谐,不知各位大人可曾听说?

张子公思索片刻:老夫听说过,此人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颇有才名…

蓝知州摇头表示不知。

郑彦祖道:汝谐为彦祖族弟,少有才名,更有兼济天下之志…

唔…铁宗南微微点头,怪不得能写出:“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燕山有石无人勒,却向都梁记姓名”

的诗句,虽未得见,亦知此人日后必成我朝栋梁…

张大人暗将姓名牢记于心,有照拂提携之意。

既是如此,烦劳郑大人屈尊,为我等引路如何?铁宗南有心与他结交。

敢不从命?彦祖荣幸之至。

午膳用过,“双奇”

、无尘道长、桂阳荣、四仆留下陪张大人说话,其余人等均随铁宗南而去。

沿着山路,郑彦祖和铁宗南并辔而行,郑彦祖道:二月前,魏胜兄弟来书,备言“明月楼”

相救详情…

铁宗南淡淡一笑:此是吾辈武林应尽之责,何劳魏大龙头挂齿?

魏胜乃彦祖结义兄弟,于我有救命之恩…

铁宗南眼神一亮,仔细聆听。

无“忠义军”

,彦祖即死于金兵之手…郑彦祖尽述当日相救之状。

原来,南楚归宋,北楚涟水等地却控于金国之手,为早作筹谋,为北伐准备,郑彦祖亦经常化装,渡淮刺探消息,不想被金国悍将蒙恬镇国盯上,蒙魏胜誓死相救,方安全脱身,二人遂成生死之交。

郑大人,海州、涟水城防图可曾收到?沈月白营救魏胜一段已向铁宗南详细禀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