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身体怎么样了?”
离着老远,太史慈便听到了典韦的大嗓门。
等典韦进来,太史慈苦笑道:“师兄,我没事了,远道而来有何事?”
典韦一拍脑门,从怀里掏出信件交给太史慈道:“主公派我来送信,意思都在信里了。”
太史慈接过,打开信件,信里都是曹操的招揽之意。
全部看完,太史慈道:“曹公的意思吾已知晓,确实很有诚意,吾正为政事头疼万分,只是细则还需确定一下才行,师兄稍待,待吾书信一封。”
张宁知机的拿来笔墨纸砚。
太史慈披着衣服,便坐在桌前挥毫:
一、给太平道平反立为国教,于帝都建立寺庙为士卒先贤祈福。
二、丈量天下田亩人口,所有有地有产者无论何人均要缴税服役。
三、田税不得过三成,每人服徭役时间需在农闲且不得过一个月,期间官府负责衣食住行,若期要额外付工钱。
四、人口买卖非法,只要是朝廷子民不得卖身。
五、税收与徭役必须从中央出,地方无权摊派增加徭役和赋税。
六、建立国家级储备粮仓。
七、司法独立,文武分离。
八、官员五年一任期,御史监察部门负责考评。
九、官吏五十五岁强制退休。
九、若有官吏鱼肉百姓,百姓可以进京或向上级官府告状,官府不得拒绝。
十、……
太史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洋洋洒洒写了几十样,从民生到军队,从个人的利益到国家利益通通写了出来,除了大的条陈还有里面的细则,一张纸没写完又写了一张,一直写满三张大纸太史慈才意犹未尽的停下笔对典韦说道:“师兄,这便是我的条件,只要满足,整个青州拱手奉上。”
等太史慈写完,典韦眼睛都快晕了,期期艾艾的说道:“师、师弟,你这要求太多了。”
太史慈笑道:“既然要吾归附,就要拿出诚意来啊。”
典韦指着第一条说道:“你看看你都提的啥要求,太平道早年造反,在朝廷里是反贼,要平反何其难也,更别说立为国教,师弟若是不想归附直说便好,不必如此。”
太史慈认真的说道:“不,若想吾归附这是必须满足的条件,太平道本就是活不下去的人想找条活路而已,错不在他们,在于朝廷、世族和这吃人的世道。而且朝廷若将其平反可尽得平民之心,只要朝廷招安,各地山头的太平道众必然群起响应,比如黑山军、白波军等等,光一个黑山军就有百余万,此举至少可让朝廷平白多出数百万人口,到时朝廷实力翻倍都有可能,其中好处相信曹公定能领会。”
顿了顿太史慈又道:“确实有些是过于前,只要曹公答应,日后缓行也可,只是这些至少要有八九成立即实施。”
“好,我会跟主公说的。”
典韦点点头,将信件收好,又与太史慈说了会话才告辞离去。
等典韦离开,张宁感动的扶着太史慈的胳膊道:“宁儿代父亲多谢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