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和人民军虽然取得了积极防御作战第一阶段的胜利,但消灭敌人不多,还不能制止敌人的进攻。而这时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尤其是志愿军经过近4个月的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减员情况更加严重,而志愿军准备补充第一线部队的兵员正在向前线赶进中,第19兵团于2月15日入朝后也在向预定地区开进中。
根据这一情况,志愿军和人民军即于2月17日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争取到两个月的时间,以集结兵力,补充兵员,待引敌深入,置汉江于敌背后,再行反击。中共志愿军委员会向各军党委发出指示信,特别强调:争取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防御,望各级干部深体此意,率领部队坚决完成此一艰巨任务。
志愿军和人民军于2月16日北撤之后,“联合国军”
18日制订了先把西起汉江口东迄江陵的战线拉平,再全线发动进攻的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西线各部加紧进行强渡汉江的准备,东线各部从19日起向砥平里以北曹佐里至横城一线志愿军第42、第66军阵地进攻,接着又向人民军阵地发起进攻。
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防御部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情况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逐山逐水地节节抗击,迫使敌人只能昼攻夜缩,缓缓前进。直到3月6日,“联合国军”
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付出了重大伤亡,才推进到杨平、横城至东海岸边的江陵一线,把战线拉平。
3月7日,“联合国军”
在西线完成了渡过汉江的准备。接着,集中兵力发动全线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造成由东北迂回包围汉城的态势,以夺取汉城,进而向“三八线”
推进。
志愿军各担任防御任务的部队自转入运动防御作战以后打得非常顽强,但在战术上不够灵活。为此,志司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很好地研究敌人的进攻特点,改进防御战术,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纵深设防,利用良好地形(山川、河流)节节阻击,迟滞和杀伤敌人,赢得时间,以待后续部队到来进行战役反击”
的作战方针。
3月9日,志愿军领导人根据当时战场形势,为了节省兵力,减少伤亡,缩短供应线并保持主动,与人民军商定:第一梯队各军(军团)从3月10日起,按照预定计划逐步向北转移,以4至5天的时间,撤至高阳、议政府、清平川、洪川江北岸至丰岩里一线,然后由第二梯队各军(师)接替,继续采取运动防御到“三八线”
以北地区。同时部署第一梯队各军(军团)进行休整。
3月14日,美第25、第24师夹北汉江两岸而进,占领清平川以南的九岩里,截断了春川至汉城的公路;美骑兵第1师、美陆战第1师、英第27旅渡过洪川江,占领洪川;南朝鲜第1、第3军团也进到了草岘里、下珍富里一线。为争取主动,创造更多的歼敌机会,志愿军和人民军于14日晨主动撤离汉城。美第3师、南朝鲜第1师于3月15日进占汉城。
3月16日以后,“联合国军”
继续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和所谓“磁性战术”
的方式逐步推进。志愿军和人民军则根据前阶段作战的经验,采取在宽大正面上重点设防、梯次配置、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实行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力配备前重后轻的原则,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处阵地大量杀伤敌人,节节抗击敌人的进攻。
3月底4月初,志愿军和人民军逐步转移到“三八线”
以北,继续阻滞敌军的进攻。4月10日前后,“联合国军”
进到西起汉江口,沿临津江再经“三八线”
附近至襄阳一线。
4月9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由上甘岭迁到了伊川以北之空寺洞。
4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入朝参战的战略预备队第19、第3兵团及在元山地区整补完毕的第9兵团主力已先后完成集结,并立即展开进行新战役的准备工作;野战炮兵、反坦克炮兵、火箭炮兵、高射炮兵部队已分别配属第一线部队;从中国国内动员的12万名兵员也已补入部队。这时,“联合国军”
已发觉志愿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到达,加上经过80余天连续作战,美军各部队损伤严重,异常疲惫,因而除在铁原、平康、金化等地继续进攻行动外,其他地区的攻击行动基本停止。
4月21日,“联合国军”
已被志愿军和人民军遏制在开城、高浪浦里、三串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准备发动的反击战役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