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编辑也在旁笑说:“看来燕京果然是个圈,翻译圈就更是个小圈子了。”
杨降一手提着小公文包,微笑点头道:“是的,我和易玛认识之后,她曾和我聊起西班牙语版的《堂吉诃德》原抄本,以及一些流传在西班牙关于这本书的趣事,这对我二次修正译稿很有帮助。”
几人相互致意过后,夏编辑对聂子航说道:“对了,子航,如果没有大问题,这個周末应该会印出《唐璜》的样本,到时候书局会邮寄给你一本。”
“好。”
有了杨降的牵线,《唐璜》的出版事宜意料之中的顺利,聂子航甚至有点儿迫不及待的想收到它的样本了。
这可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本译作!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唐璜》!
回程的途中,聂子航与杨先生坐上了公交车,他在上车前购买了今日份的《百姓日报》
();() 报纸第一版的版头,是关于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新闻报道。
第二版则是:
《顾秋访谈:从苏南县到燕园的红色基调》,记者李海峰。
这一天果然还是来了。
看着报纸上的访谈内容,聂子航一时高兴,一时又觉得有种异样的幽默,比如这句:
“……天赋与灵性,是青年作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才是拿稳桂冠的必要保障……”
不敢当,不敢当……
这时,聂子航听到后座一排,传来关于这篇访谈的议论:
“你看,这儿有篇关于顾秋的报道。”
“哪儿呢,我看看。”
“这儿,伱看,原来顾秋就是之前登报过的那位高考状元!”
“哇,这么厉害的!”
“我发现优秀的人在哪个领域都优秀。”
“你说我们要不要哪天去燕京大学拜访一下他?”
“不要吧,打扰人家生活就不好了。”
“你不去是吧?你不去我去,等我拿到了顾秋的亲笔签名,你可别羡慕我。”
这番话显然也被坐在身边的杨降听见了,聂子航转头之际,正与杨先生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他颇有点不好意思地:“先生,您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年少成名,当然是好事了。”
杨降说道:“有多少人花了十年,二十年的工夫,才能走到你现在走出的这一步,翻译,小说……”
话至此处,杨降感慨地一叹:“你和我先生年轻的时候有点儿像,但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你比他更成熟,更懂得分寸,这是我能看出来的。”
她拍了拍聂子航的手背:“保持初心,不要走错了方向,这是我唯一能够提醒你的了。”
聂子航认真的点头,听完一番话后,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对了!杨先生,我想问问,林小妍同志现在在哪儿?钟先生一直在给她写信。”
杨降一怔,嘴唇翕动了一下:“她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