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咬咬牙,暗哼,老不死的!还不是你先开口说我不帮你做。我就不信你个老不死的不知羞,让儿媳、孙女给你做你和老头子的里衣!
想是这样想但刘氏却不敢对着方氏说出来,做了人将近二十年的儿媳妇,能忍就忍,这点道道她还是懂的。
“娘,您消消气,我没有气您的意思,我今儿有个喜事要跟您说呢。”
方氏哼了一声,没再说话,她可不信会有什么喜事。
“娘,您别不信,刚才红娘来就是来说这喜事的呢,因为来得匆忙,没来得及买些东西来孝敬您,所以不敢往您跟前凑呢,这才先跟我说了,让我找您商量商量。”
“话说得到好听!谁知道你们母女再屋子里嘀咕什么?有什么好事你们还能想得到我?”
分家之后,方氏就不在管家,手里头却还拿着老四沈江分家分得的银子,沈江上沈家老四,原本叫沈大江,后来念了书才被改为沈江,说来沈岚娘爹也是上过学堂的,名字也从沈大湖改成了沈湖,但是沈湖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后来成了家,见娘子日子过得辛苦,便弃文从田了,那年方氏又正好老来得子,于是全家人的希望都投到了老来子沈江身上,沈江如今是个童生。
沈湖也因长年读书养了个书生的柔弱身子,又受了丧子的打击,这才没熬过一个普通风寒。
如今没成家的沈江与沈春山夫妇一块跟着沈大海过活。
沈江的那一份田地产出,每年扣除粮税和口粮后,剩下的粮食要交一半给沈大海,作为帮沈江照顾田地,收种粮食的辛苦费,最后剩下的才交给方氏保管。
但近几年随着北边战事吃尽,朝廷对百姓的征税也越来越高,连南方这鱼米之乡都快支撑不下去了,好些人家越来越贫困了,所以沈江剩下交到方氏手里的粮食也没多少。
沈江又要念书,本来去年就准备下场,朝廷却因战事暂停了科考,沈江不得不再拿着束修,继续再县学里念书。
这两年方氏手里握着的银子越来越少,她不得不省着吃穿,为老幺保下家产。
因着这个,她对大房拿着沈江的那一份辛苦劳种换来的粮食,越来越不满。
今日沈红娘回来又空着手,这不得不让她气愤,都是一群不孝子孙!
所以她不觉得老大一家有什么好事会想到她。
“娘,真真是大好事呢!红娘给岚娘牵了一户人家,对方说给二两银子的聘礼呢!”
方氏听到这,才抬起头来看刘氏,“二两?”
刘氏以为方氏心动,又加了把火道
“可不是嘛,岚娘那丫头能拿到二两聘礼,已经顶天了!”
“才二两银子,打叫花子呢!”
其实方氏心里觉得二两银子确实不少了,那可是沈江在县学里,除束修外,还有一年的花用。
现在北方战事吃紧,朝廷赋税重,乡下人家谁也不富裕,娶个亲能拿出一两银子的礼金,已经算很多了,更不用说是二两。
但方氏觉得刘氏母女俩在屋子里嘀咕那么久,说不定是商量着私下里昧下多少礼钱呢!
所以她才想要炸一炸刘氏。
“娘,二两银子还少啊?就岚娘那样的,卖给人牙子,人牙子都不稀罕,再说现在北方来的流民那么多,北方人都长得比较壮实呢,听说不管丫头还是小子,二两银子就能买到,人人牙子就更看不上那丫头了!
那丫头又瘦瘦小小的,指不定是个不好生养的,再过两三年,娘还想倒贴银子将她嫁出去不成?要不然家里也不能养她一辈子啊!”
方氏听了不出声,却也觉得刘氏说得在理,那丫头得二两银子的聘礼已经是烧高香了。
再说她根本不可能倒贴钱将这扫把星嫁出去,一个赔钱货,虽然是老三家唯一的血脉,但又不能续香火,有还不如没有。
刘氏看方氏的神情,就知道有戏,她没听大闺女的话,说给三两,现在白白又多了一两银子,心里高兴得不行,不自觉的吞了口口水,又再接再厉道
“娘,红娘可说了,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若不赶快定下,就要被人抢了去了,现在好多人家都缺银子呢,还有外面的那些流民,花个二两银子就能卖个比岚娘好百倍的回去,到时就更没我们的事了。”
沈方氏听了这话,顿时觉得这事还真得赶紧先抢着定下来。
“那你还在我这里唠嗑什么?还不赶紧告诉红娘去,让她赶紧跟人家定下!”